时评:政府不能带头不讲诚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16:27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浙江人姜大成协助江苏沭阳招商引资,沭阳政府红头文件承诺,引资人将获投资1%作为奖励。招商后,姜大成获奖励30万元,但其主张自己应按照文件获得400万元,因此将沭阳政府告上法庭。法院终审判决不支持姜大成主张。原沭阳招商局长表示确实存在该文件,但不愿评价。
(10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姜大成的主张,依据当地政府出台的文件: “固定资产投入200万~1000万元的奖励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5%, 1000万~5000万元的奖励0.8%, 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1%。”他招来了4个多亿,按1%提取,就是400万元。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设立了优厚奖励,果真把项目招到当地后,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兑现奖励,以至于闹纠纷打官司,已经不是新鲜事。比如, 2009年北京市民韩杰起诉邢台市政府 “行政不作为”,就要求当地兑现1650万元的高额招商引资奖金。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不给奖励并非失信,而且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理由是,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本身有很多不合理性。招来的项目,如果不能见到效益不能惠及民生,此时强行兑现,就要让公共财政付出沉重代价,就要破坏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所以,要怪就怪官员当时拍错了脑门,要改就是下次慢点拍脑门。
什么是无赖,这就是无赖。法律上可能因为存在一些具体情况,无法支持当事人主张,而在道德层面,所谓挣了钱才考虑奖励,挣不着钱就要拿财政收支说话,这其实把政府部门类比为挣钱的商家,把主政官员比喻成谋利的市侩,又挺好意思拿公众利益作为挡箭牌。这种逻辑,几乎可以为政府以及民间的所有失信行为找到借口。如果“说话算数”还要看情况,那就是社会就要迎来了灭顶之灾。
前些日子,国务院专门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我们要说,政府失信就是社会失范的一个重要源头。政府重塑信用,才是重建社会信用的绝佳榜样。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在一个没有毒奶粉、地沟油的环境中长大,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重建诚信。任何理由,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所谓公众利益,都不可以成为鼓励失信的借口。我们实在需要诚信与正确的激励机制,来挽救岌岌可危的信任感和市场土壤。
□本报评论员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