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冯海宁:航空公司没有理由拒载残疾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1:29 来源: 燕赵都市报

  本月1日,民间公益组织衡平机构发布了国内首个《残疾人乘机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4家航空公司普遍以未提前告知、未提供相关医疗证明等拒载残疾人。过半航空公司还称,如果残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时,可拒载残疾人。(11月2日《京华时报》)

  残疾人群体出行究竟有多难,我们这些身体健全人显然无法想像。这些年来,由于盲道未建、盲道被占,残疾人出门胆战心惊的新闻屡见报端。还有残疾人士披露,一次打车遭拒9次。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检验员”,很准确。可以说,某个地方对残疾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如何,折射出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某个行业重视残疾人的程度,也折射出这个行业的文明水平。显然,尽管民航业一向服务于中高端人群走中高端路线,但行业道德水平、文明水平却处在低端。

  民航拒载残疾人现象早已存在。多年之前,有残疾人就发过这样的质问:“既不让我带轮椅上飞机,又不保证轮椅在托运过程中不被损坏。我们残疾人要坐趟飞机,怎么就这么难?”也发生过残疾人起诉航空公司的案例,让人遗憾的是,拒载残疾人这一“顽疾”长期存在却不见有效医治。

  航空公司之所以拒载残疾人,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利益问题,认为残疾人影响其他乘客,影响航空公司生意。这既有某些乘客的原因,也有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航空公司以各种借口拒载残疾人,既是为了讨好其他乘客,也是为了降低服务成本。看似聪明之举,实则侵犯了残疾人权益。这是因为,一个不懂得尊重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业和企业,即便外表再光鲜,也难以收获好的社会声誉,行业和企业发展必然也缺乏道德动力。

  当我们中的个别乘客排斥残疾人时,我们也不妨自问“自己是否‘脑残’?”因为有一个常识是,残疾人的不幸是全社会的伤痛,关心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进而言之,残疾人的平等权受《宪法》、《残疾人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保护,这一平等权包含了平等出行权。我们有什么理由歧视这一权利?

  如果说只是个别航空公司拒载残疾人,我们可以按个案来对待,但如果几十家航空公司拒载残疾人,无论是民航监管部门还是行业协会,都需要深刻反思“道德自律”。一个缺乏道德自律的行业,即便是硬件设施很先进,但依然处于低级发展水平,恐怕也难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参与竞争。

  既然航空业缺少道德自律意识,那么,不妨以强制手段让民航公司重视对残疾人的服务。笔者注意到,2009年美国发布了《不歧视残疾人的空中旅行规定》,目的是禁止承运人歧视残疾旅客,要求航空公司对残疾人开放航空器、其他设施和服务。

  显然,民航公司拒载残疾人只是当下社会歧视残疾人的一个缩影。与很多国家相比,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尊重残疾人、保障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这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道德与素质方面的原因。

  最近,由于“公务员打父母”、“小悦悦”等事件出现,舆论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是道德建设。无疑,拒载残疾人的民航业更需要道德建设,只有道德建设加上法规强制,才有望“治疗”民航公司拒载残疾人这一行为。

  □ 冯海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