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FTA成日韩产业战博弈新利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5:29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

  从汇率到自由贸易协定

  ■ 王维(发自日本群马)

  10月12日,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履行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由大韩商工会议所和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等42个经济团体组成的“FTA民间对策委员会”表示:“继欧盟之后,韩国又在美国市场确保了桥头堡,具有深远意义。”尽管韩国农民团体“全国农民总联盟”表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将在今后的15年里给韩国农业带来1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的损失,为了阻止韩美自贸协定,将抗争到底。但据估算,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韩国将在今后10年期间增加35万个工作岗位,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5.6%。“FTA民间对策委员会”表示,将敦促韩国国会积极审批韩美自贸协定批准动议案。

  和平时期,一国崛起与繁荣的背后,往往是经历了无数次没有硝烟的经济竞争,比如“东亚双雄”日本与韩国。以学习日本经济模式(以财团主导的“贸易与技术”双重立国战略)而获得快速发展的韩国,在进入新千年以后向日本产业发起了正面攻击,这10年间,韩国借汇率等成本优势,逐步割据了原日本的产业“地盘”,如家电、半导体、造船等领域,以制造业富国,实现了国民人均年收入2.7万美元。

  而在未来10年,韩国又有继续向日本传统优势“地盘”——汽车、零部件甚至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进攻的趋势。韩国实施了全球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 Agreement)枢纽战略以进一步获取市场,这使得以制造业为经济核心的日本心急如焚,也积极着手FTA战略。预计未来新的十年,日韩之间的产业竞争会更加激烈。

  汇率,商品价格竞争力利器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无论从家电、汽车还是造船领域,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强大而领先的地位。不过在本世纪初10年,以日本经济模式为样板迅速发展的韩国,向“老师”发起了挑战。韩国通过汇率优势在众多产业领域挤占了“日本制造”的份额,并跻身制造业强国。

  借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后的韩元贬值,韩国造船企业订单量开始迅速上升,并最终在2003年取代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占有了全球订单量的43.5%。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韩元再次大跌,从2007年6月到2010年8月的3年间,韩元与日元一降一升,韩元对日元的降幅达82.3%,其结果就是日本造船承揽的价格比韩国高出了30%,据中国经济网2011年7月份的报道,韩国目前已经拥有全球造船市场53.2%的份额。

  在家电市场,韩国制造同样利用汇率等成本优势,严重冲击了日本的市场份额。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1999年日本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0%,韩国仅为5%;到了2009年,日本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已下降到9%左右,而韩国则提升到了9%,二者已然比肩。目前三星、LG已成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电视机制造商,第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LG电子(066570.KRX)在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蝉联世界洗衣机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在核电市场,货币的优势也帮助韩国在与日本、法国竞争阿联酋核电站建设及成套设备中脱颖而出。在此类价值上百亿美元的设备订单中,韩国货币的汇率优势非常明显。

  日元的坚挺与韩元的疲软,成就了“韩国制造”的出口牛市,极大削弱了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日韩的产业竞争背后实质是货币的博弈。故而,LG电子时任副总裁南镛在2009年股东大会上发出警告:韩国企业不能陶醉于低汇率,“如果汇率优势消失,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可能会超过我们,这令人担忧。”

  汇率的起伏造成了产品竞争力的不确定。如果汇率优势不再,未来10年韩国制造如何PK日本?

  韩国人找到了新兵器:着眼于全球贸易版图,实施全球FTA枢纽战略。而面对国内消费萎靡、老龄化渐重,尤其是今年3月大地震的重挫,重负之下的日本也加快了FTA的步伐。

  关税的诱惑

  FTA是自由贸易协定的简称,指两国或多国、以及区域贸易实体间所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种契约,FTA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如关税、贸易配额、政府采购和优先级别等),使签约国之间在一定年限内实现商品与服务的完全自由流动。上世纪90年代前,全球还只有27个区域贸易协议,90年代以后FTA的缔结数量急速增加。特别是自2003年9月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后,FTA进一步盛行。据WTO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全球有效运行的FTA已有297项。全球FTA 成员间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以上。

  为何FTA在全球的扩散如此迅速?关税与扩大就业是关键要素。签署FTA的国家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时90%的产品将不征收关税,因此向对方国家出口的本国产品比在同一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产品,具有很高的价格竞争力,这也将有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人数。

  目前具备产业竞争力优势的国家,都试图通过实施FTA战略,以求在全球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对于靠出口生存的开放型通商国家来说,比如韩国,没有比推进FTA生效更好的选择了。随着与欧盟、美国两大经济体FTA的缔结及生效,“韩国制造”将保持着强大的价格竞争力。

  全球FTA “枢纽国家”

  欧盟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的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在2010年韩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达到了535亿美元和498亿美元。在此基础上,FTA一旦生效,5年内欧盟和美国将分别有98.7%和95%的品种进入零关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中,两个巨大市场向韩国的开放,将直接使后者获益。难怪在2007年4月2日韩美签署FTA后,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金铉宗称之为“自1953年美韩签署关于建立军事联盟协议以来,两国关系最重要的事件”。

  虽然美国民主党的阻挠致使韩美FTA协定一直未能生效,并一拖4年,不过今年8月美国众议院两党已就10月份处理美国与韩国的FTA履行法案达成共识,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2日表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有望在今年内得到美国国会批准。

  韩国国策机构预测,韩美FTA生效后,韩国GDP有望增长5.66%,就业岗位增加35万个。韩美贸易量将增加25%左右。

  相比韩美FTA,韩欧FTA虽然起步晚,但很快冲过终点线。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拥有5亿人口。2009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4.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韩欧FTA已于今年7月1日生效。

  近几年来韩国对欧盟贸易顺差每年都在100亿美元以上。韩欧FTA生效后,出口到欧洲的韩国中大型车和小型车的关税(10%)将分别在3年和5年内取消。由于韩国汽车出口额占韩国与欧盟贸易顺差的大部分,因此韩欧FTA生效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韩国汽车产业。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虽然协议生效之前,欧盟对韩国造船业征收2.7%的关税并不高,但由于一艘船的造价非常昂贵,所以站在船主的立场来看,省去2.7%就能节约不少资金。因此韩国造船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加。最近随着油价不断上涨,客户们开始变得更加倾向于省油的韩国船。韩国国策机构预测,韩欧FTA的生效,使得韩国GDP有望增长5.6%,就业岗位增加25.3万个。

  自2003年起,韩国就敏锐地判断到FTA有望取代WTO成为贸易协定的新趋势,便一直推进“同时、全面的FTA谈判”。目前韩国已与智利、新加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由瑞士、挪威、列支敦士登、冰岛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0个国家、印度等国签署了FTA并生效。并且取得了确凿的经济效益,根据韩国关税厅2011年7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与智利、东盟、新加坡以及欧盟(EFTA)等签订FTA的国家与地区创造的贸易总额达到1368亿美元,是签订FTA前790亿美元贸易总额的1.73倍。目前韩国对FTA签约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从生效前的12.5%上升至30%。

  韩国目前仍在积极推进与多个国家的FTA谈判中,一旦如韩美FTA获得通过,韩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与欧盟、美国、东盟都签下协定且生效的国家,市场范围将覆盖欧洲、拉美、北美和亚洲大陆,韩国的全球FTA“枢纽国家”战略,已蔚然成型。

  FTA的“疗效”

  智利是韩国的第一个FTA签约国家,自2004年韩智FTA生效后,成果显而易见,特别是废除关税后的汽车、手机、彩色电视、钢铁板等主要韩国出口产品出现明显的持续增长。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对智利的出口规模从2003年的5.2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22.3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4.3倍。“韩国制造”在智利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扩张。

  在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种类汽车方面,韩国2003年在智利市场的占有率还仅为16%,排在日本(29.5%)后面位列第二。随着韩智FTA的生效,韩国在智利的占有率就以惊人的速度上升。2009年韩国汽车占有率增至37%,力压日本11个百分点。这就是FTA的价格竞争优势所带来的直接效果。由于韩国首先同智利签订FTA,抢得了市场先机,日本汽车目前在智利市场上,已无法与韩国汽车抗衡。

  有此前鉴,日本对韩国抢先与欧美签订FTA“十分紧张”。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对此表示担忧:“韩欧FTA生效后,仅在第一年就将有1000亿日元以上的出口市场份额会被韩国抢走”;日本电子企业的管理人员叹息:“因为韩美FTA,在美国与韩国商品进行竞争本身会变得很困难”;小泉内阁时期的经济顾问、日本国际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理事长田中直毅表示:“韩国在欧盟和美国之间,迈出了FTA的步伐。早晚,在欧盟及美国,韩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会比日本的出口产品在关税上有利,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

  实际上,从2010年丰田汽车(NYSE:TM)“召回门”的名誉大损到2011年大地震导致的汽车停产,这几年日系汽车的征程可谓曲折,韩系汽车则趁机上位。目前,在原本日本车极具人气的美国市场,韩国汽车正在突飞猛进。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2011年7月的新车销量中,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丰田汽车比上年同月减少22.7%,份额仅为12.3%。而现代汽车(005380.KRX)增加了17.4%,份额达到与丰田汽车接近的9.9%。在欧洲市场,今年前5个月现代起亚在欧洲市场达到了4.7%,超过了日本的丰田、日产(7201.TSE)、本田(NYSE:HMC)等亚洲品牌及美国品牌,荣登欧盟海外品牌销量榜首。

  韩欧FTA生效后,对于同日本汽车存在激烈竞争关系的韩国来说,关税的逐步取消将帮助韩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一定有利的地位。

  此外,在零部件与材料产业,日本同样要受到源自韩国FTA的冲击。2011年4月,一直以技术过剩傲居的德国大众(XE:VOWG)与韩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万都(060980.KRX)签署了规模达2100亿韩元的制动器供应合同。万都常务朴钟喆(Park Jong-cheol)表示:“欧洲汽车企业将汽车核心零配件——制动器委托给我们,是因为考虑到了质量竞争力和FTA带来的价格竞争力。”

  在汽车工业,关键部件的生产一直由日美欧进行技术性垄断生产,而作为世界汽车后起之秀的韩国汽车工业也将借FTA打开局面扩大市场地位,韩国在与美、欧签署的FTA中就包含了扩大韩国国内零部件销售企业的进出口,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方面,韩欧FTA生效后,欧盟汽车零组件关税从4.5%降为零。因此韩国特地制定了在2015年将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2010年的189亿美元提升至300亿美元的计划。

  其次,韩国在部件和材料方面对日本的依存度较大,韩国向全世界出口越多就会带来越多从日本的进口,两国之间的这种贸易结构已持续十多年。2010年韩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更是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值——348亿美元。零部件和原材料大幅增加是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

  然而一旦FTA生效后关税取消,韩国进口公司的选择将大大不同。过去使用日本制造的韩国企业将开始着眼于欧美制造的产品,这就体现出进口多元化的效果。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对337个韩国国内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39%的企业计划将进口方更换为欧盟。韩欧FTA“将很有可能为消除过度的对日贸易逆差做出贡献”。

  日本欲“平成开国”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实施“贸易立国”战略以来,一直是世界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国。因此,日本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回避包括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双边及少数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不参加FTA会如何?日本财界大本营的经团联甚至用“沦落为世界孤儿”、“日本沉没”来形容处于FTA之外的后果。

  如果说汇率更多地是影响日韩制造成品的竞争力,那么FTA的影响则在整个产业链。作为新的贸易方式,FTA犹如两国(地区)之间一道封闭、排他的交易网络,因此从长期看倚靠全产业链经济支撑的日本经济体系乃至社会系统将可能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应对已经扑面而来的冲击,日本下决心要实现继江户时代末期以来的第二次开国,即“平成开国”。

  2008年4月日本与东盟正式签署了FTA,把亚洲的内需视同为本国内需的日本,积极以东盟为跳板抢占亚洲市场份额。日本企业通过其设在东盟各国的海外公司,充分利用FTA调剂零部件生产成品,以加大尚未与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出口,得以享受关税优惠从而巩固在亚洲的市场份额。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日本驻东盟四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海外企业对日本以外市场的出口同比增长 50%。

  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加速同他国签订FTA的进度,而日本选择签约FTA的国家也几乎都是已同韩国或正在协商签订FTA的国家,今年2月,在迟于韩国1年半后,日本亦与印度签署了日印FTA。而目前日本已在着手准备与欧盟间的FTA,与美国的FTA则或将通过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现。

  “中国制造”亦需突围

  韩日“东亚双雄”的FTA战略,对“中国制造”也形成了不小的压力。据2011年3月3日新华网报道,“一支中国生产的签字笔,笔头从瑞士进口,墨水从日本、韩国进口,中国企业仅负责笔杆制造和笔的组装。这样的一支签字笔,在中国的采购价为5角至1元人民币,出口至国外却“摇身一变”卖到1美元以上,中国企业只能从中赚取2至5分钱的微薄利润。”这是一支签字笔折射出的“中国制造”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之一。 而韩日双双启动的FTA战略将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制造”的压力。

  不过FTA协议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与技术领先国家签约,由于关税取消,外国企业“生产外包,技术留守本土”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而若不跟进FTA战略,“中国制造”则面临价格优势受到进一步挤压的问题。在全球贸易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对外结盟,对内练功”,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附加值,脚踏实地走科技立国之路,是“中国制造”突围之所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