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笔夫:货币政策或转向十日之内不言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8:09 来源: 华夏时报

  笔夫

  我并不是一个空头狂人,对于趋势和策略的区别,我分得非常清楚。当前,看空是趋势,而停下来等待做空则是策略。

  四季度初,金融市场首先出现了一波久违的反弹,它尤其体现在股市和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价格上,但是反弹未能持续多长时间,实际上,除了原油价格外,其它周边市场的涨幅远远小于此前的预期,顺应市场的走势,我在两周前及时调低了对于反弹的预期。

  刚刚过去的一周似乎成为了市场确认熊市态度的一周,国内国外的各种消息相互映衬使得宏观经济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周一央行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系列值得警惕的市场信号的延续,但是对市场的影响仍然非常明显。之前,我们曾多次留意并提及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四个月下滑,并始终低于15%的水平,此前,笔夫在专栏中强调,只要这个数据低于15%,股市和其它市场就不太可能反转。8月份的时候,外汇储备的突然减少也曾让市场人士的神经绷紧。

  只不过,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此前各种向下的数据一直被认为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政府部门可能还沉浸在庆祝调控成就的喜悦之中,不至于因此而改变政策走向。而这一次,一个普遍的认知是,热钱外逃和出口萎缩导致了本次外汇占款数量的突然减少。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政策制定者的触动可能会大一些,甚至会改变原先所秉持的某些理念。

  央行外汇占款突然减少所传递的信号是,社会基础性货币增速将回落,中国上一次单月外汇占款下降发生在2007年12月,下降额约2300亿元。事实上,自那以后,中国股市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我们还难以判断是否会引发2007年那样的股市动荡,但是对于抑制全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过去两年来,中国投机品市场的非理性繁荣直接来源于货币投放的迅速增加,使得从铜到棉花和白糖的价格出现了罕见的巨大涨幅,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

  央行的货币政策改变可能会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开始,这符合此前的普遍预期,而且也不能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实现降息的可能性。判断央行的行为范式有时候可以从中国政府官员的决策动机入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目前调整了政策,未来即使经济持续下滑,央行是没有责任的,而如果在出现许多经济放缓的征兆之后,央行依然无动于衷,未来若出现大的滑坡,公众将会普遍将责任归咎于央行,所以央行的官员们此刻一定知道他们该做些什么。

  本周,我抽空去了青岛港口的保税仓库和当地的一些轮胎橡胶企业,实地观察企业和库存状况。现在我可以说的是,在某些方面,我所见到的,比我所能想象到的更加严酷一些。但另一方面,市场也远远没有达到2008年那样的恐慌程度,有一些此前没有见到过的、互相矛盾的景象需要我们消化和分析,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在告诉大家真相之前,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研究和思考。不过,本周PMI指数再次跌入荣枯线以下,随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下滑应该说已是既成事实,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它将以一种什么样的速率和方式下滑,以及将要对金融市场和政府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继续向纵深推进。政界领袖们仍在不断推出各种眼花缭乱的主意来挽救局面,与此前相比,这些想法和言论除了显示内部成员之间利益分歧和虚无缥缈的政策前景之外,别无新意,它无非是让市场产生更多的绝望。目前的市场看点有两个,一是法国债务的评级前景,另一个是德国与其它国家能否就发行统一债券达成一致。法国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欧猪五国”(PIGS)是否会把两个核心大国拖下水,尤其是它们的银行业,这个问题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变得越来越尖锐,而有关发行欧元区统一债的问题,则是衡量这些国家未来是否还愿意继续团结一致的真实意愿,由于德国与其它国家的利益分歧太大,欧元统一债券的可行性令人怀疑,但除此之外,市场难期盼会有更多好的消息,随着到期债务的逼近,摆在欧洲政治家们面前的选择已经不多了。欧债危机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杀手。

  市场已经连跌8天,而且是整体性下行,农产品价格和金属价格均出现了连续性的下跌,这一切都符合预期,不过我想要说的是,如果政策环境出现一些微妙的改变,市场的节奏可能会有所变化,甚至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之后,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均将出现技术性的支撑,所以下周在超跌后不排除出现10到15天级别的反弹,而反弹的外在动因极有可能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