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不要道德绑架郎咸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16:34 来源: 北京晨报

  近日,郎咸平出现在成都沙湾会展中心,分析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吸引了千余名听众。据主办方透露, 郎教授此次旋风来蓉2小时的演讲就卷走18万“课酬”。“不准采访!不准录音!不准摄像!不准速记!不准把演讲的内容发到微博(http://weibo.com)上去!”郎咸平沿袭了他一贯的“开场白”。(《成都晚报》)

  因为郎咸平是学界之中“走穴”走得最成功的,因此,他的出场费问题经常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再者,郎咸平教授还经常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教授郎咸平几乎变成了娱人郎咸平。每当有关郎咸平出场费、几小时赚多少钱、几天吸多少金的消息传来,公众总免不了质疑之声:学者怎么可以成为明星,学者怎么可以到处圈钱?学术本是大众需要的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是不是更应该以义务付出为主?这是不是学术精神的一种倒退?

  学术和清贫不是一对孪生兄弟,学者为什么不能走穴?学者为什么不能像明星一样商演?学者也是人,既然没有哪部法律规定学者不能走穴,法不禁止即为自由,我们也不应该对之进行道德绑架。学者可以出书,学者可以上电视做讲坛,学者可以自己开公司,学者可以题字卖画,那么,学者为什么不能走穴?难道仅仅是因为走穴的赚钱效率最高、最容易拉大大学校园里的贫富差距吗?

  如果学者讲的东西,对于听讲者来说物超所值,那么,这样的赚钱方式就是合理的。按理说,我们身边不乏经济学家。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里,都有经济学专业。然而,真正能有粉丝的、有明星潜质的学术明星却是少之又少。许多经济学者习惯于教书写字,有的习惯了说官话套话,有的习惯了给各公司当顾问,有的习惯了自己创业,但真正能将学术做成商业的学者,却好像只有郎咸平。

  郎咸平“走穴”成功,是一面镜子。他反映了知识无价的现实,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整体现状。问题在于我们不是没有经济学学者,而是很少有像郎咸平一样说真话,永远和公共利益站在一起的经济学良心。

  (作者系时评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