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旭:狼来了为何没有实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18:26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顺应·评论

  “狼来了”为何没有实现?

  某种程度上,入世前十年的开放步伐甚至比入世后十年更大,这让当初对入世的影响判断出现巨大偏差

  文 | 刘旭    编辑 | 吴金勇

  入世前,多数国人对中国加入WTO表示担忧,主要是担心大量的国外商品和外资企业涌入中国,给中国的产业会带来灾难。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狼来了”的预言,没有实现。

  入世后,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受到严重冲击,反而从当时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比入世前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出0.5%。可以说,入世后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即使当初大多数人最担心农业、汽车、金融等行业,不但没有受到严重冲击,反而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了自己。

  “重灾区”无灾难

  农业曾经是中国入世谈判的难点之一,也是对外开放影响预期最悲观的产业之一。入世之初,许多人非常担心对中国农业部门造成的冲击,因为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从事农业。这种担忧大多是建立在中国1990年代对农产品的法定税率与入世后的农产品税率相比差别很大的基础上。人们普遍担心农业开放的承诺会影响粮食安全,会给农民收入带来负面影响。

  十年过去,加入世贸组织大幅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水平,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规模和进口规模分别增长了1.7倍和4.8倍。同时,农业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政策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推动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改善了贸易投资环境。当然,入世给国内农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总体比较平稳。

  在工业领域中,汽车是当初判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其依据是中国将在2006年中前将汽车进口关税由80%-100%削减至25%。中国与欧盟的协议则要求中国在两年内取消对中欧合资企业汽车生产的所有品种、类型和式样的限制。所以国内汽车业可能成为受创最重的行业之一,并在加入WTO进程中进行重整。据当时的判断,入世后甚至合资汽车企业,如上海通用汽车和上海大众等,也难免受到价格较低的进口汽车冲击。

  从产量200多万辆到1800万辆,从世界排名第八到世界第一产销大国,中国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而这十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年。同时,诞生了一大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生产集成度明显提升。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与之相比,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销就达到120万辆,一直到2000年才达到200万辆。虽然中国汽车行业仍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品牌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但与入世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在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向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当时普遍认为,由于中外银行业发展水平与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届时存在相对劣势的国内银行业将受到多方面冲击。有分析甚至断言,中国加入WTO五年以后,外资银行将占有20%左右的银行业市场份额,十年以后,更有可能占有至少1/3的银行业市场份额。

  入世后实际的结果是,中资银行不仅没有大幅萎缩,其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和市场份额在十年内有了大幅提高。截至2010年末,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16家代表处。十年前,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只有17万亿元,外资银行资产规模接近万亿元,市场份额最多时占到了5%;十年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百万亿元,外资银行增长到3万亿元,而市场份额却降至2%。

  中国为什么不怕“狼”

  入世前对中国经济实际开放水平、中国产业承受能力的判断有误,首先是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的差距使得入世后的大幅度降税对国内的影响有限。

  中国平均关税水平从开始入关谈判时的50%左右,降至入世前的15.3%,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降到9.8%。单从这几个数据来看,入世后的降税影响不可谓不大,但这只是名义关税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关税名义税率高,而实际征收率却是低的。实际征收率占名义税率的百分比,1991年约为13.8%,1994年为9.2%,1996年为11.3%,1997年为15.9%,1999年为23.5%。

  名义关税率高而实际关税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实施关税优惠政策太多。开放之初,我国为吸引外资、促进外贸和重点发展某些地区及项目,出台了不少减免关税的政策,以至关税减免太多,税基过窄。90年代后期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清理整顿,有较多缩减,但关税减免仍是过多、过宽、过滥。二是上世纪90年代走私严重。不仅由于高额的关税保护造成不少物品的国内外差价悬殊,刺激了走私活动,而且有些地方和单位把走私看成是解决地方建设资金,增加本地区、本单位财政收入的捷径,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走私高潮。1999年的关税实际征收水平,虽因打击走私和加强征管,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实际征税的数额仍不到按名义税率应征数额的1/4。

  正是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的差距,使得中国尽管在入世后大幅降低关税税率或削减非关税措施,但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很大影响。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的差距实际上为未来降低关税留下了巨大空间。

  其次,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开放之后客观上形成了国内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态势。由于降低门槛,入世后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很快。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增幅达145%。原先估计,入世后由于更多的外商投资进入,使中国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剧烈。但实际上许多人低估了中国的市场规划,世界上没有一家跨国公司可以垄断中国的某个行业,反过来可以利用多家外资企业的竞争使得这个行业得到更大发展。也就是说,由于中国的大国经济效应,形成了国内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态势,从而打破跨国公司在中国可能形成的技术和产业的垄断、压制和控制,客观上提升了中国产业的承受能力。在有的行业,由于跨国公司(以及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跨国公司引进关键技术、人才和管理方式,形成技术扩散和模仿的良好条件。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汽车业。入世前,在中国只有个别外资品牌的汽车企业。入世后短短几年,世界上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包括中高档车主要品牌,悉数来到中国。现代和起亚、本田、日产和马自达、宝马和奔驰,以及福特,先后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标致重返中国,提升合资层次;原先的天津丰田,升格为一汽丰田,丰田之手再伸向南方,成立广汽丰田;日产组建了迄今我国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外资企业的进入和相互竞争,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空前繁荣。

  在某种程度上,入世前十年的开放步伐甚至比入世后十年更大。以关税为例,中国并不是等到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开始降低关税水平,而是在入世谈判过程中主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平均关税水平从最高50%左右,到入世前已降至15.3%。在这一渐进的开放过程中,通过逐渐引进外部竞争压力,推进国内改革,逐渐地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工业行业,中国的入世过程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期间关税的显著降低,工业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992年的45.5%降到1995年的25%,到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1年,已降到13%。入世后,最终下调到6.9%。入世后关税平均水平继续下降6个百分点,远远小于1992-2001年期间下调的33个百分点。

  入世后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期,这固然是件幸事,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将影响我们对未来形势的判断,甚至做出不正确的决策。

  名义开放与实际开放差距较大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表面上来看,中国内地服务业开放水平并不低,但实际上,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远落后于制造业,在相当程度上延缓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使市场自由化程度低,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难以提高。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