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构:2012年的中国经济不悲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5:44 来源: 《中国商人》杂志

  时近年底,在外部低迷的经济环境和内部持续的宏观调控双重影响下的中国市场,对2012年的中国经济前景似乎异常悲观。有不少人悲观地预期,中国经济在2012年及以后都充满危机,甚至有可能崩盘。一时间,“中国危机论”、“中国崩盘论”颇为盛行,各路学者、名嘴均以讨论“崩盘”为荣,并加以无节制的情绪化的发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资本流出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个重量级的“中国崩溃论”者是成功预测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学者鲁比尼。他看空中国的理由是,“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那些光鲜靓丽却旅客寥寥的机场和高速列车,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数千座高大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建筑,空无一人的新城区,以及被迫关闭以避免引发全球价格下跌的崭新铝冶炼厂。”他认为,沿着这条投资导向的道路走下去,已经暴露出来的制造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能饱和现象进一步恶化,并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无法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剧未来的经济放缓。他预言,“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还有一些西方投资界人士甚至认为,中国正在卷入一场经济风暴,中国经济的泡沫如果破裂,情况将比迪拜糟糕1000倍。

  国内部分学者也十分悲观。他们认为,快速行进的中国经济列车到2011年年底,在十年高歌猛进之后油箱里可能没油了,2012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十年的最低点。随着人口红利、出口红利以及楼市红利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三大动力正在消失或消退,中国经济可能进入“增长的黄昏”。还有国内学者预期,中国经济从今年起将进入连续三年的下行期,2011年经济增速会在9%,2012年可能降到8%,2013年会降到7%甚至更低。这种看法认为,过度紧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不断下行,未来中国经济衰退恐怕难以避免。

  还有一些在社会大众中颇有影响力的名嘴学者,一向善于通过打击中国政府部门来抬高自身的市场价值,在他们看来,在美国次贷危机没有到来之前,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危机。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就是错的。中国多年来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基础建设,表面上看起来取得了“光荣的GDP”,实际上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些名嘴看来,未来中国经济的崩溃是躲不开的,是必然要破的泡沫。

  对于这些看空中国经济的“危机论”和“崩溃论”,作为国内智库的安邦并不认同。安邦在最新完成的《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危机论”者虽然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他们过于放大了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忽视了中国经济的正面因素和内在增长逻辑。试问一个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仍保持9%以上经济增速的国家,一个通胀率不到6%的国家,一个人民币币值仍在不断被要求升值的国家,怎么会轻易出现经济崩溃呢?

  在“悲观论”看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虽然存在投资过多、摊子铺得太大、速度过快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重大建设项目对中国经济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拉动了众多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还在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不搞大型建设项目、不完成工业化是很难想象的。安邦对中国重大工程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超级工程”覆盖了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桥梁隧道、航空、工矿业、重大能源项目、电力及水利设施、环保项目、重大科学工程、“三农”、区域开发、城市建设等多种类别,其中一些工程沿续至今,并且能在今后继续发挥作用。无论对中国经济增长还是产业发展,这些工程绝大多数都具有长期的经济价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