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E行业将在实体经济转型中谋求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8:46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中国PE行业将在实体经济转型中谋求发展
——访龙柏宏易资本集团董事长王平
■ 本刊记者 刘美
在2011年APEC峰会中,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各国关注的话题。龙柏宏易资本集团董事长王平从一名资深PE(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人的角度,向《环球财经》讲述了他对经济转型的理解:“促进内需对于经济转型非常重要,而在这个大的领域内,存在六方面的机遇。”而在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投资业不仅面临很多机遇,也将迎接巨大的挑战。王平认为,PE行业应当积极转变盈利模式,“从财务型投资模式向提升价值、并购整合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为投资人带来持续的高回报。”
2023年后中国内需总量或将超过美国
《环球财经》:2011年是中国加入APEC组织二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参加APEC全球企业家会议,您取得了哪些收获?
王平:2011年是我第一次参加APEC企业家会议,除了加入APEC组织20年外,2011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加入WTO十周年,我认为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和现在的欧债危机,对亚太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
通过参加此次APEC会议,我跟来自美国的很多企业进行了交流,聆听各国领导人对经济发展的构想,收获很大。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是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未来我们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关注创新能力和环保,建立起科学发展观。
中国经济的增长从前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这种方式将导致资源大量消耗,但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要维持13亿人的经济体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发生变化。其中促进内需对于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目前中国内需占GDP的比重还不到4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70%〜80%。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出到2023年,中国内需的总量会跟美国持平,在那之后中国的消费量将超过美国。当然这只是内需量,GDP是否超过美国,还要看具体的经济增长情况。
投资业面临多重机遇
《环球财经》:本届APEC峰会指出未来的投资方向将是创新、低成本和必需品,身处中国经济的重要转型期,投资行业将从中收获哪些机遇?作为一名投资人,您认为哪些行业最值得关注?
王平:投资方向应该根据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来确定。首先在拉动内需方面,我认为主要存在六方面的机遇:第一,外销型公司向内销型转变,受欧美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从前的出口企业收益会下降,但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都非常好,如果转成内销,将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选择;第二,产品型公司向渠道型公司转变;第三,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呈现出的多业态局面;第四,商业地产的发展,及其带动的各种周边消费;第五,电子商务的崛起,现在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成长很快,每年甚至可以达到100%的增长速度;第六,中高端商品领域,有预测说中国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国内外奢侈品企业都想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一方面国内的相关品牌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国内基金也可借欧美金融危机之时,对国外知名品牌进行收购兼并。
根据需求层析理论,人们的衣食住行满足后,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因此医疗保健和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此外在环保领域,我们比较关注新能源汽车。中国正在迈向汽车大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目前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环境的破坏,注定新增消费不会全部集中于传统汽车。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还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那就是未来的首次购车者将是“90后”,他们自身可能就是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其成长环境使他们对环保十分关注。这种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将带来电池、电机、材料等很多技术上的突破。
《环球财经》:您刚才提到了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您如何看待新媒体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王平:现在媒体发展的格局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受众。纸媒的受众可能是比较年长的那部分读者,年轻人更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长期来看,未来10年内两种方式将并存。但10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新媒体将得到充分普及。我想这是所有传统媒体都将面临的挑战,我们看到美国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尽管如此,我认为新媒体更多是指一种载体,使用何种表达方式只是传媒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内容。未来的新媒体革命应该是内容为王的时代,是人才制胜的时代,对“新媒体”这种载体的强调会慢慢淡化。现在传统媒体聚集了大量人才,拥有高品质的内容,因此在新媒体变革中仍然具备核心竞争力。
PE盈利模式将发生转变
《环球财经》:在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欧美国家的银行和投资业受到极大冲击,中国部分企业也出现了融资困难的现象。如果这场全球性危机长期持续下去,将给中国的PE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您如何看待中国PE的未来?
王平:我从事投资行业已经15年,经历过中国PE行业的几个重要发展时期:1999年到2004年,属于成长期,其中2001~2002年跟现在的环境很像,资本市场一片萧条,那一年中国PE的规模从500亿人民币降至不到200亿;之后从2004年设立中小板,到2009年创业板开通,是PE的高速成长期,中国PE的总规模从几百亿飞速增至几千亿。目前讨论中国PE的前景,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可选择的投资对象来看。中国可上市公司的数量非常多,不像美国、欧洲、日本,可上市而未上市的公司已经寥寥无几。中国企业家的创业能量还在源源不断地释放,所以我们可选择的投资对象是很多的。
第二,从资金供给来看。2011年上半年PE的募集和投资都创了新高,我刚刚看到清科提供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PE大概募集了200多亿美元,投资出去的金额为100多亿美元。中国人的财富正不断增加,而且跟房地产、股票等其他投资渠道来比,PE的收益率虽然也下降了,但还是远远高于那两者,因此还是有很多资金在关注PE。
第三,从退出机制来看。现在资本市场的不断调整的确给PE带来很大挑战。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降低了5万亿,现在总的流通市值是20多万亿人民币,GDP证券化率为0.6到0.8。美国资本市场的流通市值是20多万亿美元,GDP的证券化率为1.2到1.5。如果跟美国比较的话,我认为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会持续发展,绝对量的增长空间很大。
综上所述,从可选择的投资对象、资本供给、退出机制三方面来看,我认为中国的PE行业依然处于上升期,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环球财经》:您刚才提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必将发生变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PE行业是否同样面临转型?
王平:目前国内PE还是注重短平快的模式,以财务投资为主,绝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IPO阶段,相当于“搭车式”投资。我认为这种模式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不久前我在北京大学与两位来自牛津大学的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他们也认为从全球PE过去20年的发展来看,相对于并购和早期投资来讲,IPO投资的收益率是很低的。如果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不排除某些PE高价进入的公司,在退出时将出现投资亏损。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就将成为PE行业进入转型调整的重要讯号。
即便是在PE行业整体上升的时期,也不是每个IPO投资都会获得高回报,有些公司上市可能只有10倍市盈率,有些可能是30倍,随着我们国家实体经济的转型,上市公司的差异化也会越来越明显。这就对PE从业人员提出挑战,我们要从财务型投资模式向提升价值、并购整合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为投资人带来持续的高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