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三公账本不能再惜字如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16:07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截至今年2月11日,广东至少有35个省级预算单位公布了本部门的“三公”费用。记者注意到,这35份账本都显得惜字如金,各部门“三公”经费公布情况具体三五百字不等,“潇洒”如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账本是一个两行五列excel表格,仅60字。(2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正如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所言,账本内容虽然普遍简单粗放,“但起码是政务公开的一个好的开头”。不过,公众的善意只是表明对于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有所期待,并不意味着“三公”账本就可以一直以这样的“洁本”示人。毕竟,大笔的财政资金花出去了,老百姓有权利知道这钱都花在了哪里,不能过于简略了。那么,“三公”账本为什么会如此惜字如金?
其一,“三公”账本公开非卿本意,很可能是在来自上面的压力之下勉力而为。政府“三公”经费靡费浩大,向来为人诟病,很多政府部门对此心知肚明,向社会公开的意愿并不强烈,不排除个别部门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进行的“三公”公开,当然很难指望其一步到位,开列出规范、详尽的“三公”数据,以供民众围观指点、评骘对错。可以说,凡事只要开了头,尽管未必就是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的事情总比不开头好办些。
其二,账本过于粗线条、甚至惜字如金,也与社会监督的缺乏有关系。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往往深深隐藏在财政预算的大盘子当中,公众很难从中明了具体的规模。这种混沌状态,也使得公众的很多质疑、批评要么是大而化之的“骂糊涂街”,要么就是针对若干已被曝光的个案条分缕析,很难对于整个“三公”经费过多置喙。
事实上,政府长期以来在账本公开上的“谨慎”,这也是广东民众对于此番政府部门“三公”公开表示冷淡的根源所在,并不表明大家对于公共财政花费去向漠不关心。以目前的民智而言,“三公”账本并非什么高深玄妙的学问,有很高的门槛,只要政府部门果真愿意主动公开,并接受公众监督,在“三公”经费使用上规范表述,详尽公开,根本不用担心“看不懂”的问题。
“三公”账本向社会公开,是政府部门应该履行的责任,也是社会公众的法定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既不能吞吞吐吐、半遮半掩,甚至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推脱,更不能将”三公“公开形式化、简约化,仅仅列出一些笼统的数字,用来应付差事,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反而会因为这种笼统和模糊,激起公众更强烈和持久的追索热情。“三公”账本不能再惜字如金下去了。
□胡印斌(作者系河北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