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油价机制改革出台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14:09 来源: 国际商报油价机制改革出台难
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在于,它既非完全的行政化,又非完全的市场化,所以往往导致价格主管部门两头不讨好,无论是上游石油企业,还是下游消费者,最终都对油价不满意。
上月下旬,油价已进入“8时代”,距离“破7”仅1月有余,牵动多方神经的油价改革机制议题再度升温。
机制滞后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暨第四届中外油商高峰论坛上坦言,“近年来,我国油价改革之后,虽然基本保持了石油市场的稳定,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尤其一到国际油价大涨的时候,就有囤油现象,市场供应偏紧。”
姜鑫民指出,这是由于调价需满足的条件为“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超过4%”,调价周期过长,这就留下了一些投机的空间。“问题的根源出在机制。”姜鑫民直言,尽管油价管理办法出台了,但是实际过程中没有100%执行,主要是因为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考虑,把抑制油价上涨作为一个控制消费物价指数(CPI)乃至保障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来,该涨不涨,该降不降,反应有一定“滞后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在于,它既非完全的行政化,又非完全的市场化,所以往往导致价格主管部门两头不讨好,无论是上游石油企业,还是下游消费者,最终都对油价不满意。
正因如此,“要求成品油价更多的由市场来定的呼声很高,”姜鑫民说。
目前,国际油价则是“石油七姐妹”通过期货交易的方式,形成一个油价的“标杆”。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成品油市场也都是由企业定价。
如何改革
姜鑫民据此透露,油价改革的一个思路是,当原油价格在每桶130美元以下时,国家可能会把成品油定价交给3大石油公司。但定价权合理下放的前提条件是要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必要时国家还是会实行一些干预,逐步过渡直至完全市场化。
姜鑫民称,尽管目标明确,但价格机制迟迟没有出台,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路径目前还没研究透,否则的话一旦放开带来问题,政策反复的成本非常大。我们慎重一点,这样成本就会小一些。”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定价很复杂,还没有研究透”,“是中石化、中石油互相盯着对方的定价?还是按成本来定价?还是按市场的最大值来定价?如果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的话,其实政府是不用管制价格的,交给市场定价就好了。”姜鑫民说。
姜鑫民还透露,商务部正在着手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变成条例。成品油的批发、零售已经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的要求放开了,但是对进入市场者资质的要求仍然不会放松,比如资金规模、库存容量,以及资源的保障程度。姜鑫民指出,“有一个原则是明确的,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决定其进入唯一的标准就是效率,谁效率高就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