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牛锡明:大型银行应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16:27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资料图。 图为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资料图。

  编者按: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的背景之下,银行业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功能转型的意义所在。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大型银行应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加快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交通银行行长  牛锡明

  关键词:金融服务  银行业  大型银行  实体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的本质所在。在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要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在我国面临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战略任务的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更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一、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为经济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经济与金融两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金融发展史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本身对金融功能的需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存续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与核心依据。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银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始终应辅助、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稳固,银行业发展方可持久稳健。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银行的稳健经营也就难以为继,银行利润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经济决定金融”主要体现在,金融是内生于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自然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需求主要是货币媒介,这就决定了此时的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当经济发展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以后,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大量资金需求,货币和信用相互融合渗透,兼具支付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商业银行逐步形成。随着实体经济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大幅提高,对金融的需求也扩大到风险管理、信息处理、产权分割等多方面,银行也从简单的“融资中介”逐步转变为集提供支付、融资、信息、监控、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于一身的“服务中介”。总之,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功能转型的意义所在。纵观世界经济金融史,我们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案例,即当实体经济萧条、衰退时,银行还能够独善其身。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自我发展,这种“悬空式”发展可能会带来一时兴旺,但“泡沫”终将破裂,不仅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将摧毁银行业发展的基础。

  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可以证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盲目发展所招致恶果的典型案例之一。金融危机爆发前,相关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显著脱离了实体经济,业务结构出现“边缘化”,交易和投资取代传统存贷款业务成为发展的源动力;金融业的创新活动也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结构复杂的各种交易类产品取代了以提供服务为目的业务创新,创新过度造成的信息不透明进一步掩盖和推延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风险,泡沫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被引爆,不仅欧美金融业首当其冲遭受重创,更是通过多种渠道不断蔓延,侵蚀全球实体经济。

  反观我国,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则相对有限。近年来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而经过此次危机的洗礼,中国银行业反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经营管理情况较好,在国际银行业的地位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与欧美银行业的情况不同,我国银行业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过度创新的情况较少,杠杆率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从有利于较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从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充分受益,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谐共赢。总之,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银行业免遭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银行业在危机环境中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基础。

  二、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更需要银行业的倾力支持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时代,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银行业加大力度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十分迫切。

  第一,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5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6%,而美国和欧洲市场占我国总出口的40%,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放缓或者陷入衰退,我国的出口需求将随之放缓,出口企业利润增长和出口相关的投资同时受到影响,出口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切实稳定外贸发展,离不开银行业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

  第二,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不利地位,发展基础较为脆弱。尽管我国被冠以“世界工厂”称号,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大都不在我国手里。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必须承受国际上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压力,却又无法将成本上升的压力外移,部分企业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为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的脱困和振兴,需要银行业施以援手。

  第三,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难度较大。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最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单纯依靠劳动密集、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在此次危机中遇到发展瓶颈,未来需要在产品创新、技术设备升级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也需要银行业做好“贴身”、“贴心”的金融服务。

  我国实体经济部门遇到的现实困难不仅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风险,动摇银行业发展的根基,同时也会给银行业的资产安全和风险防范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银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更是银行业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对于实体经济旺盛的融资需求,我国银行业的有效信贷资源一直比较紧张。后危机时代,在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银行业一方面必须确保宝贵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银行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范围,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我国金融业的现状看,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从总资产及其他相关指标,银行业在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事实上担当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角色。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47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3%;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712亿元,占比4.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3 万亿元,占比8.0%;三项合计占比超过70%。同时,得益于股份制改革红利的集中释放、实体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银行自身积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不良资产率低而较稳,盈利稳步增长,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大型银行应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行之本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处于主导地位。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其中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52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的46.6%。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大型银行是名符其实的主力军,担负着首要责任。今后,大型商业银行应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着力提升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

  第一,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合理把握信贷增量与投放重点

  大型商业银行应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在总体信贷政策上,应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本行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实现本行的信贷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在信贷总量增长上,应按照总量适度、科学投放的原则,合理进行信贷投放,既要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信贷需求,又要防止信贷增长过快加大通胀压力。再次,在信贷投向上,要做到“有扶有控”,切实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严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盲目重复建设。最后,在信贷资源区域布局上,应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保持银行业援疆、援藏工作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此外,针对当前的经济工作重点,银行业应确保国家已批准开工的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的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交通银行在总体信贷政策上,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本行的信贷政策体系中,实现信贷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行业信贷政策覆盖率已达到98%。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既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信贷需求,又防止信贷增长过快加大通胀压力。同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严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突出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严控房地产和融资平台贷款。2011年,交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中西部占比分别较2010年提高1.63、0.48、0.17个百分点,房地产、融资平台、“两高一剩”贷款占比下降0.04、3.30、0.85个百分点,信贷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

  第二,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

  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银行业开展金融创新必须紧跟实体经济的需求。一是要紧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融资需求,在企业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方面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二是要紧跟业务往来中的交易和结算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三是要紧跟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四是要紧跟规模扩张中的兼并重组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五是要紧跟国际化进程中的配套服务需求,为客户的境外贸易结算、投融资等活动提供及时有力的金融支持。

  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观念,着力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发展,加强交叉销售,提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化、综合化的服务能力;三是着力开发高层次、专业化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四是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严禁一切违规收费行为。

  近年来,交行在通过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来提升服务能力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交行大力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夯实技术基础、完善服务管理和评价体系、搭建创新平台等举措,在社保一卡通、跨境人民币、贸易金融、信用卡、电子支付等重点领域推出了多项产品创新。积极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特色,持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上的地位和品牌形象,显著增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持续推进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实现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全覆盖。旗下子公司涵盖了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几乎全部金融领域。通过发挥“两化”经营优势,显著提高了与企业客户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多渠道满足客户需求。此外,还进一步规范各业务条线服务收费管理,建立了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

  交通银行通过信贷、表外业务和理财产品三个渠道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交行4.6万亿资产中信贷资产占比达58%,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7000亿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业务和2000亿理财产品,也都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另外,交行还大力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跨境人民币、离岸金融、信用卡、电子银行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1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600多亿元,离岸资产规模达65亿美元,重点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交行还积极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特色,在沃德网点既服务私人银行客户,也服务小企业。2011年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42%,小企业及个人信贷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56%,信用卡的透支额增长70%,电子银行分流率达到66%。交行信托、租赁等子公司的资产达600多亿,比2010年增长45%,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总之,目前的商业银行已有多种渠道、多种工具可以支撑身体经济发展,并非是贷款一条道。

  第三,持续加强风险防控,以自身的安全运行保障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发展与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永恒的主题。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切实加强信贷资金投向监控,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要认真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贷款新规,密切监测信贷资金流向,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严防信贷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违规流向房市、股市以及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其他各类投机炒作领域。另一方面,银行要深入推进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风险排查,特别是要加强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和民间借贷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引导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交通银行一直将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2011年不良贷款率降到1%以内,其中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不到1%,融资平台的不良率不到0.5%,“两高一剩”产业的不良率不到2%,均保持在低水平。交通银行的逾期贷款率不到1%,内评法15级中的13至15级贷款占比1%,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自贷款新规颁布以来,交行认真落实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信贷投放。目前交行按照贷款新规走款的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接近90%,确保了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房地产贷款,交行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加强抵质押物的动态估值和持续管理;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重点管好现金流半覆盖和无覆盖的平台贷款;针对民间借贷,重点加强了对已排查出涉及民间融资的客户和新准入客户的管理,严防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转移。

  第四,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不但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不但要支持那些风险低、收益稳定的成熟行业和企业,更要加大对诸如“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在信贷投向上,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信贷投放,保证其信贷增速不低于平均增速;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三农”客户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积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设计“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有效提升针对性的服务能力。

  交行在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重点加强了对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在建工程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确保对这些领域持续较快的信贷投入。发起设立了四川大邑、浙江安吉、新疆石河子等多家村镇银行,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提升。设立了小企业业务部,组建了300多家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试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专业化经营、实行一条龙服务,培养了一支专职客户经理队伍,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服务,曾被美国知名金融杂志《环球金融》授予“中国本土最佳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奖项。2011年,交通银行零售小企业和个贷增量占比达56%,信用卡贷款增长70%。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38.1%,较年初提高了1.63 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行贷款占比达27.8%,提高了0.17 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交通银行将继续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