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毒胶囊不同于毒酸奶 药品监控应最严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13:34 来源: 南方周末

  尽快落实药物生产管控,让民众至少拥有对于药物的基本信任

  作者:杨照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大幅将食品管理的规定松绑,尤其是对于食物类商品宣称具备有促进健康效果的说法,放宽了许多。

  在此之前,美国的食品生产商不能随便标榜自己的产品有什么健康特色,不只要有严谨的科学数据佐证,还要能证明其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说,科学研究发现胆固醇会导致心血管堵塞,而鸡蛋又是人们日常食物中主要的胆固醇来源。有专业养鸡户赶紧做了种种努力,生产出胆固醇含量稍低于“正常”的鸡蛋,在包装上打出“低胆固醇”的字样。这样的做法立刻引来管理单位的注意,他们首先重新测量了市面上所有鸡蛋的胆固醇平均值,接着又明确规范:往后要在包装上标榜“低胆固醇鸡蛋”,其胆固醇含量必须比平均值低25%。

  规定一出,“低胆固醇鸡蛋”很快在市场消失了。没有哪家农场能达到那么严格的目标,要生出胆固醇那么低的鸡蛋,先要降低生蛋母鸡身上的胆固醇水平,然而母鸡身上胆固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母鸡就根本生不出蛋来了!

  为什么会如此严格?因为长期以来这些事都归“联邦药物管理局”(FDA)管,FDA很自然用管理药物的方式延伸来订定办法。这样的制度,让食品生产商倍感压力,也就怨言不迭。1994年,国会终于决定将药物和食品的规范,更彻底地分别开来。如果是食品,就不会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药品的,可以不必接受那么严格的药品规范管辖。

  法案通过之后,很快地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那就是“健康副食品”的市场和产业。几年之内,几乎每家超市都增添了一个特别的货架,专门摆放这类产品。架上的瓶瓶罐罐,有的可以帮你维持健康的心脏,有的可以保护细胞不受破坏,有的可以增进免疫能力,当然,最重要、也最受欢迎的,是协助控制体重的。

  这样的发展形成了潮流,甚至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上市场不逛逛“健康副食品”部门,每天不吞几颗“健康丸”,好像就跟不上时代了。

  到了2004年,联邦政府担心这样的发展失控,于是做了下一波的调整。规定:这些“健康副食品”的制造,如果牵涉到萃取提炼等类似药品的方式,那就还是要回归由FDA管理。也就是说,虽然FDA不负责核准这些产品上市,然而FDA还是以药物的生产流程标准,检验制造这些产品的工厂,如果工厂制程不合格,FDA还是可以勒令停止生产。

  在这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几项道理:

  第一,即使在高度市场化的社会,牵涉到国民健康的事务,仍然不可能归由市场供需来决定。甚至可以说:正因为充分了解这里面“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庞大利益空间,所以政府必须更积极地介入规范管理,替国民健康把关。

  第二,此中关键的分野,在于“药物”与“食品”。食品牵涉到不同人的不同喜好,甚至还有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不同主张,应该保有较大的个人自由选择权利,也应该鼓励食品制造商去开发多元食材与口味。但药物是另外一回事。药物轻则牵涉健康,重则牵涉性命,那就不可以在管理上有丝毫疏忽。

  在这样的思考下,食品偶尔会出问题,是意料中事;但药物出问题,却是必须尽一切努力来阻止的。

  毒酸奶和毒胶囊都很可怕,都影响到大众生活。不过相较之下,有毒的奶酪、酸奶,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喜欢采取传统古法制造乳制品的欧洲国家,还蛮常见的,被视为生活中的正常风险。相对的,有毒的药物胶囊,就连在台湾都极其少见。要是连药物的生产管理都不做或做不了,那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安心吃下肚呢?

  台湾发生“塑化剂”风波,很糟糕很严重,不过那毕竟是添加在饮料食品中的。从政府到药商到诊所医院,大概没有人觉得有可能发生“毒胶囊”事件,因为那理应受到最全面、最严密的药品管控。

  (作者为台湾作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