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民晚报:有先例并不证明机场由企业冠名合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17:22 来源: 新民晚报

  被广告的“五粮液机场”

  曹林

  近日,宜宾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宜宾机场将迁址重新修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打破机场命名常规、以酒名命名机场的举措,激起了舆论广泛的质疑,普遍的质疑是:如果宜宾可以这么做,举国机场的名字都将会趋利而商业化和商品化,那从此之后,世上将无白云、虹桥之类机场,而满眼尽是五粮液、茅台,人们的飞行记忆将被商品所占据。

  宜宾政府解释说:其实以企业命名机场,跟以企业命名道路是一样的道理:道路和机场都是公共资源,既然道路能以企业命名,机场为何不能以企业命名。何况前面都有了先例,贵州已经以茅台命名机场了,宜宾以五粮液命名机场有何不可?

  这么说,似乎很理直气壮了。不过,道路以企业命名,并没有取得共识,而是一直充满争议,比如武汉实行地名有偿命名制度,将新建的或者必须改名的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以及住宅区的命名权进行出售,就因市民担心被诸如“健民广场”、“红金龙大道”之类的商标化路名包围而搁浅。而贵州已有以茅台命名机场的先例,并不能证明“机场可以由企业冠名”的合理性。

  想想看,其实当下的中国机场,能商业化开发的基本上都已经开发了,商人们绞尽脑汁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占领一切乘客视野可及的空白处:临近机场的广告牌,机场内入驻的商场,机票背面空白处,推车手柄处的广告位,登机时乘客经过的廊桥,飞机座椅椅背处……只有机场的名字还显示着其公共资源的属性。按照国际通行的机场命名规范,机场的名字一般以建设所在地地名命名。

  从路名到机场名,公共资源能像这样一个都不剩地卖光吗?起码应该有所节制。毕竟民众所生活的公共空间不是简单的建筑组合和符号堆砌,他们栖息和流动的环境由一个个实在的桥名、路名、广场名和机场名组成,这些名字他们每天都会看到、提到、经过和停留——正因为此,给公共建筑和设施命名不能完全当成一种生意来做,不能不顾民众感受而只看成是政府和企业的一种交易,不能割断民众与公共设施之间的文化脐带,在潜意识中伤害到他们对公共利益的认同感。

  在当下过度商业化的氛围笼罩下,民众已经被城市中铺天盖地的广告符号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广告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时空,未被商业侵入之地已经少之又少了。可想而知,当那些最不可被商业开发的公共设施名字都被广告占领的时候,伴随我们出行的,将是怎样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