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杨宏山:政府采购国货优先性应向特定行业倾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15:33 来源: 中国广播网

  财政部要求政府采购国货优先 评:应向特定行业倾斜

  【导读】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排斥国货的现象,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政府采购就是要国货优先。国货在海外风生水起为何在国内受排斥?政府采购国货优先,如何做到在采购时国企和民企一碗水端平?

  中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财政部刚刚发出通知,进一步规范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行为,强调中央单位要继续带头实施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采购正版软件以及采购本国产品等政府采购政策。这让政府采购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讨论的一个重点。

  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只有1009亿元,到2011年已经突破1万亿元,1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采购规模不断扩大为政府采购发挥政策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空间。从2004年开始,我国先后在扶持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和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等领域实施了政府采购政策。

  以鼓励自主创新为例,今年2月工信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进入目录的412款公务用车几乎全是自主品牌。人民日报认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这一举动意味着政府采购向支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政府采购对国产品牌的倾斜却带来另外一个疑虑。政府采购向本国产品倾斜,是否违背市场公平原则?和WTO原则是否冲突?专家认为,首先政府采购向本国产品倾斜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2003年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其次从各国政府采购政策和实际情况看,向本国产品倾斜是普遍做法。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做评论。

  现在中国产品卖到了全世界,不过在政府采购领域却出现过排斥国货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对国内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影响?会不会对"中国制造"的形象有不利影响?

  杨宏山:这种现象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有崇洋的心理,另一方面我们一些产品在质量上和国外的品牌存在差距,第三方面也涉及到我们的政府部门在执行国产品牌优先采购政策上不严格,恐怕有些腐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

  我们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我们有些产业发展得很快,但不可否认有一些自主品牌在设计和产品性能上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一些政府部门就会倾向于来选择国外的品牌。再加上有些国外的公司在华开展业务,实际上他在业务公关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利益交易。比如在幕后做一些文章,要求国内的一些相关门到国外进行旅游或在境外采取变相的利益交易行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执法不是很严格,不是很规范,监督又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腐败。

  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国内注册公司,他们说我们是中国国内的合法企业,国内产国内销也应当算是国内品牌国内产品,在政府采购的时候不能歧视。如何来进行这样的平衡,怎么样来界定什么是真正的国内产品和国内品牌呢?

  杨宏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叫擦边球,根据国内的政府采购法规定,在同类情况下对民族企业本地的产业尤其是自主产业实行一些优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就在华大量生产。虽然是国外的品牌但是他在国内进行生产,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在一些进行政府采购的立法和政策的规定上要有区别,要有针对性。

  实际上政府采购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那么一些标榜经济自由、自由贸易的西方国家实际上在政府采购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很隐蔽的准入限制,这些准入的限制包括有技术性准入限制,有的是国内政策上做出的一些专门的规定。总而言之支持国内品牌的发展,支持民族产业的发展这个大原则一定是政府采购相关执行的基本原则,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本国的自主品牌上去了,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升级。对于一些国外的企业进入到国内,比如他是以技术换市场等等这样的方面下,在一些政策的执行和制定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对它的加以认真的研究,既不让别人感觉到我们在这个地方搞民族保护,又切实能够使本土品牌在与洋品牌共同竞争中获得发展。

  国内产品在各行业发展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比如我们的白电产品,建材等等国内相对来说产品就比较硬气,恐怕也没有什么国外的产品能够和我们形成实质上的竞争,但是在某些领域国内的产品相对就差一些。在政府采购的时候,是不是应当对某些行业有所倾斜呢?

  杨宏山:是。20年前白电优势就没有今天这么显著,甚至可以说过去我们处于劣势状态。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外的品牌进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小家电迅速的跟上,而且我们具有价格上的优势,所以今天在中国的市场中确实有很强的东西。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政府采购中要对这些产业给予额外的、专门的考量,从而提高这些产业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地方政府除了支持产业发展以外还要考虑到本地的一些小型,就业型、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从而鼓励本地区经济或社会和谐的发展。所以中央政府采购、地方政府采购在导向上也应该有所区别,从而使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既考虑到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也考虑区域性和地方性等可持续发展需要。

  我们在接触一些民营企业,他们在参与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心态也是特别微妙的,一方面很积极的想参与,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做陪读生,做义务劳动,最后很有可能被国有企业把这个机会争取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到国企和民企一碗水端平呢?

  杨宏山:一些民营企业强烈希望政府采购过程中有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这就说明在这个方面还有相当的工作要做。保障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实际上对于支持民族产业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这其很大的作用。

  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政府采购份额应当做好哪些功课呢?

  杨宏山:首先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因为对政府而言花得是纳税人的钱,如果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实际上对纳税人本身也不是不公平的。第二,价格要具有竞争的优势,因为政府采购仍然要考虑到精简节约的原则。第三,产品的服务以及社会的服务要有所提升。总而言之民营企业要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让自身产业处于优势的地位,诚信发展是很重要的。

  评论员简介

  杨宏山,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治理与和谐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理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