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雷司令做错了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13:00 来源: 《美食与美酒》

  雷司令,德国的骄傲,世界葡萄酒的瑰宝,作为一个葡萄酒的专业人士和一个自认为很有品味的酒客,深为德国雷司令的现状不平,它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德国葡萄酒最近一次流行始于一个美国名字:Blue Nun,中文译名拽得很——蓝仙姑。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却只记住了一个更拽的名字—雷司令。一如Ernst Loosen对我说的:“德国葡萄酒之所以被认可,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雷司令。”

雷司令,世界葡萄酒的瑰宝。雷司令,世界葡萄酒的瑰宝。

  雷司令不及霞多丽受欢迎,这让懂酒之人多少有些愤愤然。成熟的果味、清爽的酸度、没有俗气的橡木桶味道以及与食物的亲密性,这一切本该为雷司令挣来应有的江湖地位。还好侍酒师都爱雷司令,我甚至见过某位向食客推荐用雷司令来搭配牛排。

  雷司令的复兴有目共睹,澳大利亚和奥地利的雷司令品质一流,后者价格还保持高位,现在就连华盛顿和纽约州的雷司令都能拿出手了,可见德国雷司令过的日子并不那么宽裕。要了解德国雷司令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恐怕只能亲自走一遭。

  我的首站选择了Rheingau产区,这里的雷司令以结构感和优雅著称。Rheingau的头等苑或者叫一级庄名为Erstes Gewachs,这两个我不会发音的德文意味着精细的手工采摘和限量栽种等等高级葡萄酒的基因。当地名庄Schloss Johannisberg的酿酒师Wolfgang Schleicher酿制着这个世界上陈年能力最强的雷司令,他认为有必要为德国葡萄酒设立这样的分级制度,并看好这条路。

  年轻的酿酒师Robert Weil则把这归结于传统,历史上很多德国顶级葡萄酒都会把葡萄园的名字印到酒标上。天才酿酒师FranzKünstler的雷司令矿物质口感浑厚,他倾向于使用德国传统的分级制度Pradi-kat,这套系统是根据葡萄收成时的成熟度来认证的。Künstler喜欢它的简单,我应该告诉他美国有位手袋设计师也叫Pradikat。

  我不认为Pradi-kat能让事情变得简单,这个体系造成每张酒标都有12行以上之多的信息,就拿Künstler家的雷司令来说,我都读到第6行的时候还没看见“雷司令”这3个字,葡萄园名称、产地、收成条件……这些酒标上的信息你让普通消费者情何以堪啊。

  Rheingau边上有个小产区叫Nahe ,那里的酿酒师Armand Diel说:“我们德国人都是白痴,把酒标弄得跟天书似的,现在比我爷爷那时的还复杂。”他家的酒标有两种,倒是全部清新简洁。他曾经倡导相关机构把德国葡萄酒简单分为两种:Classic(干)与Selection(甜)。这种分级方式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失去了分级的意义,唯一的好处就是不可能成为酒商们赚钱的噱头。

  当我抵达Mosel产区时,等待我的并不是枯燥的分级制度或是复杂的酒标,而是美酒云集的大餐,所以我的记忆一下子就跳跃到Kerpen酒庄了,庄主Martin Kerpen已近中年,他认为德国雷司令的的问题并非分级制度那么简单:“我们的出口商就有问题,就拿美国的酒商来说,他们只对我家的甜酒感兴趣。我想很多美国消费者也不知道我们的干白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吧。”Kerpen的甜雷司令Wehlener Sonnenuhr Spatlese和Wehlener Sonnenuhr Auslese就像新鲜的桃子和杏一样香甜,可他家那令人垂涎的干白没有出口到美国,我只能在沮丧的同时咒骂那些不识货的酒商。

  德国葡萄酒行业里最有名的发言人Ernst Loosen也认同某些酒商是德国葡萄酒困境的始作俑者,他愤愤不平地说:“有些美国进口商以为自己是凯撒呢。从凯撒那里买酒,结果可想而知,可怜的美国人。”这个Mosel产区的著名酿酒师用不同的酒标来区分自己的酒。Dr.Loosen用于本土酒庄酒;J. L. Wolf则表明酒是用从别处采购来的葡萄酿制的;Eroica专指在华盛顿产区与Chateau Ste Michelle合作酿制的雷司令干白,这款干白酸度活跃,干爽十足,余味有清新的柠檬味,公认为美国最出色的雷司令之一。

  当然,Loosen的众多顶级雷司令还是产自德国最好的葡萄园,如Bernkasteler Lay, Graacher Himmelreich,他预测说:“如果哪天德国雷司令流行开来,新世界的产区一定能大做文章。”他访问过世界其它雷司令产区,澳大利亚给他的印象最深:“他们聚集在一起研究如何酿制顶级雷司令,这太可怕了。”

  德国酿酒师一贯不拿正眼瞧新世界,他们只服一个地儿,那就是勃艮第,因为他们认为只有黑品乐的高贵才能媲美雷司令,Loosen说:“我是勃艮第的粉丝,但我也认不全一级苑,我想普通的消费者也不会觉得勃艮第的酒名比德国的酒好认多少。”

  我在回家的飞机上还没有弄清德国雷司令的问题是出在哪里。酿酒师应选Pradikat还是干-甜的分级制度?还是美国的酒商都该下地狱,让他们去见凯撒。或者他们就全盘按照勃艮第模式发展。目前是一个双输的境地,消费者和酿酒人都没有获得应得的利益。那些桃子、杏、丰富的矿物质和利爽的酸度怎么能从田间到餐桌呢?想起了Künstler的观点,葡萄酒实质上是一种沟通,可德国人是一个善于沟通的民族吗?(文/Lettie Teague 编译/陈白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