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桶油净赚1000亿难讨资本欢心 行业弊端待解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2:03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在油气板块“倒挂”行情的背后,是石油产业链上游对中游利润的惊人吞噬。如何在现有价格机制和原油行情中有效控制炼油成本,已成为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新金融观察报(微博)记者 智梦寻

  半年净赚1000亿元,“两桶油”依旧没讨得资本的欢心。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继上半年分别下跌约3%和2%之后,在7、8两月间继续探底,双双刷新了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成交价最低纪录。

  与此同时,半年赚钱不足5000万元的恒泰艾普,却在7、8两月间上涨约39%。事实上,在“两桶油”双双探底的同时,板块内共有9家企业7-8月间涨幅超过了10%,而这9家企业半年净赚规模合计不足3.5亿元。

  油气企业的盈利与股价已然在A股舞台形成“倒挂”,难道是资本对盈利巨头不屑一顾?真相似乎指向了相反的方向。

  新金融记者发现,那些主营业务依附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海内外项目,那些有机会从“两桶油”的饕餮盛宴中分得一杯羹的企业,往往成为资本热衷追逐的目标。

  “两桶油”饿瘦了自身股价的同时,究竟“喂饱”了谁?油气板块频频“倒挂”的行情背后,又暴露了石油产业发展的哪些现实问题?

  净赚千亿 是盈是亏?

  根据中信行业分类统计,A股石油与天然气板块的全部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合计接近1133亿元,其中94%的真金白银落入了“两桶油”的口袋。

  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达到了660亿元和402亿元,“两桶油”半年合计净赚额再次突破“千亿级”大关,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中国A股市场最赚钱的企业。

  然而,这值得炫耀吗?Wind数据显示,这“千亿级”的利润不过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创造了1.2%和9.4%的业绩增幅。相比在上半年风生水起的国际原油价格,仅保持在个位数水平上的利润增幅难免略显寒酸。

  据统计,北海布伦特原油平均油价同比上涨了43.7%,达到111.1美元/桶的历史高位。而中石油也在中报中披露:“2011年上半年,本集团平均实现原油价格为101.62美元/桶,比上年同期增长40.3%。”。

  受惠于此,中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营业额实现了与石油价格同比例的上涨。中报显示,中石油上半年在该板块实现了3778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4.3%,甚至略高于国际原油的价格增幅。

  同期,中石化勘探及开采事业部的经营收入为1126亿元,同比上涨24.4%。虽不敌中石油,但依旧与该公司的油气销售价格涨幅保持一致。据了解,中石化原油和天然气平均实现的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28.5%和20.8%。

  根据新金融记者的统计,相比去年同期,勘探与开采部门分别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多赚了303亿元和71亿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油价高企这柄双刃剑的另一侧,“两桶油”的炼油部门却在腹背受敌。

  由于原料油价格上涨,加之“两桶油”炼油产能的扩张,炼油部门经营费用的增速已经趋同于甚至超过了勘探与开采部门的收入增速。

  其中,中石油炼油与化工部门经营支出同比上涨40.3%,达到4416.58亿元。中石化炼油与化工事业部经营费用同比上涨32.7%,超过收入增速8个百分点,达到6078亿元。

  截至上半年结束,“两桶油”的炼油与化工部门双双以亏损告终。其中,中石油该部门亏损额达到209.93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额高达233.58亿元。

  中石化也毫不逊色,其炼油与化工事业部上半年也亏损了122亿元,亏空部分甚至超过了勘探与开采事业部同比多赚的71亿元利润。

  根据新金融观察的统计,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接连突破历史高位,不仅没能提升“两桶油”的盈利能力,甚至致使两家企业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0%和9%。

  拥有着中国油气资源的两大巨头,缘何陷入了油价越长、盈利越差的困境呢?

  炼油窘境 谁共患难?

  两份成绩“低调”的中报将炼油环节对“两桶油”的拖累尽显无遗。值得思考的是,炼油部门究竟亏从何来?

  两大石油巨头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成品油的价格机制。今年上半年,国家先后两次上调了国内汽油、柴油的价格,标准价分别累计上涨了850元/吨和750元/吨。而“价格没有涨到位”却成为“两桶油”对于炼油亏损的解释。

  中石油在中报中反复强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和幅度与既定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石化对炼油板块毛利润的下滑作出了如下解释:“因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公司炼油毛利为人民币74元/吨,同比降低68.7%。”

  根据“两桶油”的陈述,成品油价格的增幅和增速已经和原油市场形成脱钩,炼油环节的销售价格已经和成本价格形成脱钩。

  更为严峻的是,根据能源专家的分析,石油价格恐怕已经进入了历史上第二次强势上涨通道。

  国内某知名投资机构石油行业分析师表示:“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全球产能的增长,欧佩克是否有能力弥补二者之间的缺口,已经成为全球分析师判断未来油价市场走势的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该人士的了解,欧佩克手中的剩余产量并不乐观,大约为200万桶/天-300万桶/天。该人士也就此预测:“全球石油库存将大幅下滑,对石油价格构成强势拉动。”

  诺安基金研究副总监梅律吾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将在75-100美元之间进行宽幅震荡。”

  梅律吾分析指出,过高的石油价格将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造成一定压力,石油价格很难在近一阶段继续突破100美元的高位,但是来自中国、印度等市场的强势需求以及石油开采成本的不断提升,也使得石油价格具备较强的抗跌性。

  如果石油的高价位成为常态,那么炼油部门的亏损也将成为常态吗?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新金融记者直言不讳:“由于终端价格受到控制,除了源头之外,产业链其他位置很难盈利。”

  正如林伯强所言,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前半程,进行炼油及石化产品加工的企业,日子普遍不好过。

  根据中信行业分类统计,5家石油化工上市企业上半年盈利下滑。其中,S上石化上半年净利润缩水7.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亿多元。此外,更有6成以上的石化企业上半年毛利率水平同比下滑。其中,茂华实华的毛利率甚至不足3%。

  采油暴利 谁正分食?

  东边日出西边雨。高油价绑架了炼油利润的同时,也刺激了全世界油田投资的热情。

  美国巴克莱银行对全球402个油气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油气勘探和开采投资估计为4895.1亿美元,相比去年增加477亿美元,增幅达到10.8%。

  在全世界油田投资的大军中,自然少不了中国的身影。重要的是,在原油开采的巨额利润面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不得不先行支付规模同样客观的经营费用。

  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经营支持增长45.5%,已经超过该业务的盈利增速。同样,中石化勘探与开采事业部上半年经营费用耗资近780亿元,同比上涨了23.8%。

  事实上,石油巨头的大笔投资正“喂饱”着一大批为勘探与开采环节提供技术、设备、维修、环保、信息处理等精细服务的企业。

  恒泰艾普便是其一。根据东北证券能源行业分析师王伟纲的介绍,石油勘探开发的软件设计和数据处理是恒泰艾普的主营业务,其开发的产品目前已应用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下属的油田单位。

  “公司凭借与三大石油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随着三大石油公司开展海外业务,可以成为三大石油公司重要的技术补充。2009年至今,公司境外业务收入中超过2/3来自于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公司。”王伟纲介绍。

  中报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恒泰艾普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虽仅有4236万元,不及中石油的千分之一,但公司净利润的增速却已经超过了44%。

  另外一家致力于油田增产技术服务的企业通源石油,其利润增速更为惊人。2011上半年,该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882万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已经实现了187%的增长。

  据了解,复合射孔的产品销售、作业服务以及技术销售是通源石油目前盈利的主要来源,三项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几乎达到了90%。

  对于全球石油服务行业的发展,梅律吾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他们不仅是油价上涨的明显受益者,而且这类企业在油价下跌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抗跌性。”

  作为诺安基金的研究副总监,梅律吾近期还将担纲诺安油气能源基金的基金经理。梅律吾向新金融记者透露,石油服务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将成为该石油基金的投资标的之一。

  事实上,众多的投资机构都对油气服务行业抱以热情。今年二季度,共有3家机构增仓恒泰艾普,另有13家机构上榜主力持仓名单。其中,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在二季度时建仓291万股。截至8月31日,若该基金始终未作出减持,那么恒泰艾普已在7、8两月间为该基金贡献约3608.4万元的收益。

  采油风险 谁在亲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采油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这看似美好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开采过程固有的周期性以及海外市场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为油气开采服务商制造着纷扰。

  面对着“十二五”期间新增5000万吨油气产量的巨大蛋糕,我国目前唯一一家承揽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公司海油工程,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上交了一份利润告亏的中报成绩单——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6亿元。

  民族证券分析师符彩霞认为,海油工程利润的下滑主要源于公司业务位于海洋油气开发的下游部位,这部分投资规划尚未出台。根据符彩霞的预测,公司业务量的爆发期将出现在2012年到2013年,当前正是海油工程最困难的时期。

  同样服务于中海油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中海油服,其业绩表现再次验证了油气开采的周期性风险。中报显示,处于开采最前端环节的“物探服务”,上半年收入同比上升了39.3%,而位置相对靠后的钻井服务的营收则同比下降了9.3%。

  华宝证券装备制造组分析师王合绪指出:“物探项目增多必然会带来钻井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届时占公司收入和利润50%左右的钻井业务将是公司未来增长的巨大引擎。” 

  当然,开采环节先后顺序所引发的利润波动尚可预见。相比之下,因海湾漏油、海外政治动荡而引发的利润减损则风云莫测。

  上半年,中海油服的油田技术服务项目营收同比锐减了22.6%。其中,国内市场营收下滑严重,同比下降了10.1%。根据王合绪的分析,公司国内营收的下滑源于公司业务受到了康菲公司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影响,

  同样受累于漏油事件的还有为康菲公司提供岩屑回注服务的杰瑞股份。该公司曾在中报中表示:“漏油事件对公司上半年业绩已产生影响,下半年每延续影响一个月,预计每月减少收入约700万元左右。”

  根据国家海洋局9月2日发布的最新公告,由于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没有完成,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这也意味着,杰瑞股份因停产中所承担的利润损失将进一步累加。

  即便如此,杰瑞股份业绩预告依旧显示,企业利润在三季度有望继续实现50%-70%的高增长。截至8月31日,杰瑞股份三季度涨幅已超过10%,而同期“两桶油”的跌幅分别高居9.3%和10.6%。

  在油气板块“倒挂”行情的背后,是石油产业链上游对中游利润的惊人吞噬。如何在现有价格机制和原油行情中有效控制炼油成本,已成为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