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环生物上市18年重组7次 成A股第一僵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2:01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上市18年,6次更换大股东,每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来越少, 10次更换证券代码、两度被ST的四环生物,又成为资本玩家爆炒的对象。

  本报了解到,今年9月7日,四环生物再一次迎来了“新主人”,在停牌三个交易日后,四环生物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以下简称振新毛纺)在9月5日与广州盛景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前者将其持有的4000万股股份以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广州盛景,每股转让价格为5元,较停牌前收盘价8.81元折让43%,完成转让后,广州盛景将以持股3.885%成为四环生物第一大股东。同时,广州盛景还称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择机以合法方式,协助四环生物获得资源类煤化工项目,完善其煤化工产业。

  这一交易刚公布,四环生物股票价格立刻直奔跌停板,而在9月1日停牌之前,该股股价一度被拉升近30%。

  “频繁变换股东及主业的四环生物,其股本高达10亿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仅有3.885%,广州盛景以何能力对其重组,说穿了四环生物就是个被不断圈钱的壳。而从2007年资本市场达到最高点一直下跌以来,四环生物则因其频频重组,股价表现远超一般股票,不断创出阶段性新高,资本玩家对四环生物的爆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9月21日,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如是表示。

  七度重组两度ST

  记者了解到,四环生物在上市的18年间,被冠以的头衔不计其数,“A股第一只被暂停上市的股票”、“A股首批资产置换试点公司”、“A股首批PT(特别转让)公司”、“A股首例PT摘帽公司”。至2009年,因为多次重组,让四环生物成为股票市场爆炒的对象,股价屡屡涨停,公司不得不多次公告辟谣,又成为年度“被停牌次数最多”、“发布澄清公告最多”的上市公司。

  据可查资料显示,四环生物的前身为1993年上市的苏三山A, 但没过几年,行业出现不景气,苏三山的主营业务小化纤属被淘汰之列,公司经营陷入“死局”,经过多轮重组,1998年,振新毛纺织厂以盈利能力较强的毛纺资产置换公司已淘汰的化纤资产,此后,苏三山的主营业务转为毛纺织业。到了2001年7月,四环生物收购北京四环生物厂和江阴制药厂的资产和业务,四环生物从单一的毛纺织主业转型到毛纺织业与生物医药两业并举,到了2009年6月,四环生物以900万元的价格购得靖江银泰100%的股权,进军房地产行业,2010年10月,四环生物决定对北京山海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增资5000万元,又“进军”文化传媒产业。

  对于9月5日的股权转让,外界普遍就不看好。据本报了解,广州盛景截至2010年底,总资产不过1.93亿元,净资产则更少,只有4398万元,而且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亏损,分别亏损773万元和684万元。反过来看四环生物公布的中报,虽然其近两年盈利不佳,但今年上半年的资产总额也有9.81亿元,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14万元。

  由于此前市场传闻四环生物将被重组,四环生物的股价一度从8月25日开盘的7.34元/股,暴涨至9月1日的8.81元/股,6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0%,但就在9月7日四环生物复牌并宣布新东家的当日,其股价却直奔跌停,截止到9月22日,四环生物的股价则收于7.22元/股,跌幅累计达到近20%。

  广州盛景欲蛇吞象

  让外界疑惑的是,这份公告中的新股东广州盛景有何资本来完成对四环生物的重组。据四环生物公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广州盛景于2007年12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 净资产则只有4398万元且连续两年负债,它如何能一出手就拿出2亿元呢?

  对于资金来源,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广州盛景仅仅提到用于本次购买股份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自筹资金,而且还称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四环生物发展的需要,择机对四环生物资产及负债作出购买或置换,以合法方式协助上市公司获得资源类煤化工项目,完善上市公司煤化工产业,从而可能改变四环生物主营业务或者对四环生物主营业务作出重大调整。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广州盛景要协助四环生物完善煤化工产业的许诺就像是“天方夜谭”,因为其根本找不到符合条件的资产可以注入。广州盛景的经营范围为利用自有资金,从事投资咨询、策划、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企业管理咨询、批发和零售贸易(国家专营专控项目除外)等,而其旗下的3家控股公司无一涉猎煤化工业务,而是集中于食品和贸易领域。坊间传闻,广州盛景的背后支持者是知名投资公司高能资本投资公司,其累计投资超过60亿元,更专注于IPO、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并且拥有数个矿产投资项目。

  中投顾问投行部分析师王语伦曾对这一交易分析称,如果按照正常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看待这一现象,盛景投资可能正在完成资本市场壳的转移。

  “这可以有一种比较负面的解释,那就是广州盛景提出的条件不过是一个幌子,毕竟从振新接手毛纺的4000万股每股成本只有5元,比之当时的每股8.81元的市场价折让超过40%,而且也为它下一步倒腾股票作了准备。作为一只股权太散,又无任何有价值的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它在股票市场的存在,说穿了,不过是一具被那些资本玩家进行重组和置换的躯壳,而且就四环生物来说,这种游戏估计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只要中国股票市场没有退市机制,这种资本玩家的游戏就不会停止。但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也乐于玩这种游戏,其中的风险和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得不被重视的。”9月23日,一位市场人士分析称。

  Q&A

  Q=《华夏理财》

  A=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朱宁

  Q:对于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一些频繁被重组和变更大股东的股票,在金融危机中,股价却屡创新高,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A:一般而言,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只剩壳的企业,被市场上的投资主体乃至个人投资者不停地炒作,应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做一个类比,这和中国企业到海外去借壳上市,并且由在当地的投资者人为炒高,还是挺相像的。只不过这种现象在中国更加普遍。

  Q:对于这样的股票,您给予投资者的建议是什么?

  A:其实我们可以将国内和海外资本市场做一个比较,可以发现,在欧美市场,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而普通投资者并不多;但是国内市场,散户投资者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的建议是首先不要过度自信,也不要过多关注市场上各类传言,对于不了解的股票,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即使投资,也要明白在资本市场上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个人投资者应该遵循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可以选择一些消极被动的股票和投资基金。

  Q:国内资本市场上还没有股票退市机制,您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A: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尽早推出退市机制,这样可以让市场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护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同时,国内的监管机构也需要进行持续的投资者交易。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股市目前大约99%的散户投资者都是亏损的,我相信国内资本市场迟早会推出股票退市制度。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