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董登新:按季分红是现金分红的最高形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0 10:30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他们在二级市场中看到最多的是一年分红一次或是多年不分红的公司,而能够一年分红2次的公司基本上不存在,而一年分红4次的公司更是从未见过。

  在中国内地股市,股民对上市公司高额现金分红基本上不抱任何希望,因此,除了炒就是赌行情,而上市公司则正是看中了股民的这一致命弱点——你不在乎现金分红,我刚好也舍不得真金白银。于是,上市公司趁机浑水摸鱼,只要你不逼我掏现金,我就没有派现压力,你要求送股票,我就送些废纸给你。反正你炒你的,派现与否由我说了算。

  欧美股市流行“按季分红”

  这就是中国股市不愿现金分红的荒诞逻辑,这也是一种劣习的恶性循环:上市公司不愿现金分红,股民就自己制造差价、炒差价。如此循环往复,上市公司对股东越来越缺乏感恩和回报意识,投资者更是毫不关心上市公司是否分红,而这也正是中国股市过度投机、股民对长线投资不屑一顾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反的情形是,在成熟发达的欧美股市,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因为只有现金分红能力大小才能准确体现公司价值的高低。上市公司越是流行现金分红(尤其是“按季分红”),则投资者就会越是重视公司业绩,也就越能接受价值投资理念,他们甚至为了获得公开、透明的“按季分红”而自觉选择长线投资。

  现金分红,尤其是“按季分红”,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分红政策,它更是企业实力与诚信的一种象征。按季分红的主要做法是:分配方案提前一年公布,一年四季按时等额均分(不过,一般在年末第四次分红时,极有可能根据当年业绩再追加一个特别分红),投资者对于这样的现金分红方案,只要知道今年,就能知道明年;只要知道第一季度就能知道全年其他三个季度。这就是所谓的“按季分红”,它要求公司具有极其稳定的盈利能力,更要求公司具有极强的利润预测和财务驾驭能力。否则,按季分红就会变成“放空炮”,毫无意义。

  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恒生银行,十余年如一日地“按季分红”,年度现金分红水平一直保持在每10股派现50港元~60港元之间,而且它的分红预案一般都是提前一年就对外公布,每季分红时间及分红水平都是相对固定的。这是一种承诺和自信,更是一种诚信和责任。

  A股上市公司忽略股东基本利益

  回头看国内市场,A股公司尚无能力或尚不习惯“按季分红”。它们基本上没有透明、稳定的分红政策。比方,在有的年份,它们突然心血来潮既派现又高送转;但在有的年份,它们却又一毛不拔铁公鸡似的;当然,也有些上市公司能够做到两三年分红一次,部分公司能坚持一年分红一次的,不过,大多数分红公司是每股派现几分钱或一两毛钱。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十余年如一日,就是不分配,铁公鸡一个。这种不愿分配的现象表明国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财务驾驭能力仍相当低下,当然,有一些公司虽有能力分红,但它们也不愿意分红,这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缺乏诚信和责任的表现。

  “按季分红”要求上市公司要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而且业绩稳定,与此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信心,并具有极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按季分红”的分红政策,最直接地表达了上市公司对股东的诚信和责任。为此,我们期待国内上市公司学会珍惜股东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希望它们将来可以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按季分红”的惊喜和收获。

  现金分红仍需政策制约和推动

  诚然,分红政策是属于公司内部的微观政策,政府虽然无权直接强制它,但可以通过制度约束和舆论监督来导向它。比方说,在上市公司再融资管制中,增加一个附加硬性条款:近三年之内现金分红比例达不到规定比例的,不允许再融资;在年度报告中,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前公布下一个年度的现金分红预案,并要求在下一个年度报告中对实际执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解释和自责,以引导投资者更多地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回报,并重新回归到价值投资的正常轨道上来。

  不过,如果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不改革,则上市公司的分红习惯则很难从根本上发生质的改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