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雅英:从财务角度看 高铁还将被迫高速发展

2011年05月11日 14:20 来源:《财经网》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雅英 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高铁发展战略将有重大改变。但是从财务的角度讲,高铁发展战略转向有着很大的难度,或许被迫做适度调整才是明智而现实的选择。

  战略不能轻言改变。战略变动,影响的将是从人力、财务到设备、技术……全方位的格局。尤其战略运营中途突然停止或者改变方向,是对之前投入的全盘否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只会对战略进行适当修正。

  今年一季度,中国铁路总资产约3.41万亿,总负债约1.98万亿,资产负债率约为58%。

  尽管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和财政部长谢旭人表示,这一债务水平是“安全、合理或者可控的”,但58%的资产负债率绝非可以高枕无忧。

  一方面,如果现在债务水平不可控,现金流问题非常迫切,那么否定原先战略也无法挽救经营局面,只会令局面更加糟糕。

  另一方面,在债务水平可控的前提下,如果在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进行战略转向的“急刹车”,这一资产负债水平有可能继续恶化,甚至出现现金流周转困难。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来看,通过调整,令原先战略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而不是否定战略,才是更合理的选择。否则只会导致情况加速恶化。

  所以,无论债务水平是否可控,战略适度调整都比战略转向在财务上更有利。

  如果现金流周转困难,而战略还要在适度调整的情况下继续下去,就得想法补上现金流的漏洞。

  5月10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就铁路资金问题时谈到四种方式:

  “一方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对铁路投资逐年增加”。这可以看作是注资,铁路具有社会公益性,所以很多人认为铁路赢利无法简单计算,但铁路作为一个经营项目,加上政府的补贴,其账目最终应该为正,政府补贴相当于社会公益的一个价值体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将在财务数据上有具体体现。而不是简单的用社会公益一词令很多账目趋于模糊,相反应该有更大的透明度,换言之,因为有民众股份(财政资金)在其中。

  “其次,通过铁路运输企业自身挖潜提效,增收节支,加强管理,增加企业资金积累”。日本新干线最后赢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良好的成本控制,经营效益才得以实现,这是最终解决资金的核心。并且新干线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赢利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看怎么做。

  “同时,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合资建路,推进既有铁路股份制改革,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资铁路建设 ”。这一个融资渠道得以实现应该是以第二条运营有效为前提,否则没有吸引力度,所以这一融资渠道在第二条不成立的情况下将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再次,便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与工具,多渠道、低成本融资”。所谓的多渠道、低成本融资渠道,目前最主要的也就是上市和发行债务两种,这两项的前提条件和第三项一样:铁路运营有效。如果运营不良好,结果只会是更多的资金投入黑洞。

  有一种方式王勇平并没有提到,铁道部可能通过出售部分经营不良的资产换取有效资金,顺便整合资产。当然要是这么说或做了,等于是默认58%的债务对于铁道部有着很大压力。

  所以,只有运输企业自身挖潜提效,增收节支,才能最终实现现金流充裕,投资者才有兴趣追加资本,债务才会真正可控。否则就只有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这一渠道。说到底就是纳税人最终买单,而且不难预测,就像一切国家工程一样,买单时还见不到账单。

  高铁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项目,其发展意义已无须再去论证。在原有大量资金投入下,面对巨大的沉默成本,未来高铁发展就有了巨大的被动性,当然也有其堪称灿烂的远景。只是如何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自身挖潜提效,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