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6日 10:57 来源:《东地产》
开发商收紧“钱袋子”“招保万金”减少拿地
《东地产》 童丹霞 报道
种种迹象显示,国家对开发商融资已经进一步收紧,原本豪气的开发商,也不得不更加警惕地看紧自己的“钱袋子”,从而减少土地扩张。
龙头房企减少土地扩张
上半年,“招保万金”四大房企公开市场拿地量锐减,其中虽然万科获取26块土地,拿地总金额达147亿元,但与去年全年拿地总额561.7亿元,相去甚远。
此外,保利获得19块土地总额113亿元,仅去年全年444.2亿元的1/4。
招商上半年仅获5幅地块,与此同时,金地全国仅得1幅地块,同样与去年的拿地动作无法相比。
“楼市调控的市场背景下,开发商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在银行传统融资渠道方面对开发商不断收紧,在非传统融资渠道如海外融资、房地产信托、票据等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开发商拿地越来越谨慎,土地市场价格上也会表现平稳。”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
从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的成交就可见一斑,根据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成交楼面地价1133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4%;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地价1445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4%。
在溢价率方面同样呈现出下跌态势,今年1-6月,全国130个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为27%,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溢价率为19%,较去年同期减少18个百分点。
中原地产认为,土地市场的持续低迷显示出在调控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房企已深感压力,布局扩张日趋谨慎。
不过,收缩战线的同时,开发商抱团拿地共度危机的意识显得愈发强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以上海为例,在上半年成交的104幅经营性用地中,有19幅是由至少2家的企业联合体竞得,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尤其是进入到6月份,这种趋势越发明显,6月上海共成交16幅经营性用地,其中9幅为企业联合体竞得,而7幅宅地全部是由企业联合体竞得。
此举在分析人士看来,企业抱团拿地不仅可以规避资金链紧张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因多家企业联合可以分担可能出现的风险。
上海土地财政收入或负增长
开发商谨慎拿地的举动,也直接影响到土地财政收入,对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无法回到繁荣的轨道,那么很多地方相关部门的官员将过上一段难熬的日子。以前是开发商主动找政府,未来将是政府更主动去找开发商了。
上海同样面临着全年土地收入出现负增长现象,财政压力骤升。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6月上海出让的土地总金额492.7亿元,同比去年下滑22%,与去年全年土地出让总收入1513亿元相比,仅完成33%。而2010年上海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873.6亿元,土地出让总额已超过财政收入的一半。如果按照目前的推地速度,上海全年土地收入可能出现负增长,财政压力骤升。
对此,上海也加大土地供应。从网上土地出让公告发现,预计七月土地市场将推出七幅地块,其中三幅为住宅性地块,均为青浦朱家角板块;三幅为商业性地块,其中位于虹口区北外滩板块的“海门路55号地块”,从网上土地出让公告来看,该地块起拍总价高达46.7亿元,折合楼板价约为23003元/平方米。截至到6月30日已有35家单位领取了申请书,如果七月能顺利成交,该地块将刷性虹口区总价地王。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