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官员因泄露经济数据落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7:11 来源: 国际金融报本报见习记者 余雪菲 发自北京
其实,自2008年,市场内关于CPI数据提前泄露传闻不断。这无疑给中国经济数据安全和统计部门数据权威性蒙上阴影
昨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国家统计局原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原干部伍超明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的查办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在会上表示,今年2月,在有关部门先期调查的基础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对宏观经济数据泄密案进行了立案调查。
李忠诚介绍,孙振、伍超明等人的泄露国家秘密案泄露的宏观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有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DP)、全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贷款增加、广义货币同比增长(M2)、狭义货币同比增长(M1)等九种。
目前,已立案侦查6件6人。这6名犯罪嫌疑人中,1名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副处级干部孙振,1名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副处级干部伍超明,另外4名犯罪嫌疑人均为证券行业从业人员。
4件泄密案件已分别提起公诉。目前,孙振故意泄密案、伍超明故意泄密案已审结。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被告人孙振有期徒刑五年,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依法判处被告人伍超明有期徒刑六年。判决后,两人均未提起上诉。而另2起案件正在侦查过程中。
去年6月9日,在一场券商的策略报告会上,一位宏观部门的专家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5月份数据,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PI、信贷以及出口数据。而该组数据与2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数据高度相似。经济数据泄露传闻甚嚣尘上。
直到4月14日,一起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使市场坚定了经济数据泄露的猜测。有香港媒体援引不具名消息称,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00亿元人民币,M2同比增幅为16.6%。上述两个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几日后公布的实际数据完全吻合。此后,外媒、预测机构等愈发能掐会算,多次猜中中国经济数据。
其实,自2008年,市场内关于CPI数据提前泄露传闻不断。这无疑给中国经济数据安全和统计部门数据权威性蒙上阴影。
经济数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是简单反映经济,但在金融市场就意味着利益。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在会上就表示,“每一次经济数据泄露以后,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异常波动背后就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此外,这起涉密数据泄密案件背后确实有利益驱动。”
李忠诚则表示,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提前泄露,危害经济运行秩序,干扰市场公平竞争,影响政府公信力,从而使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是一种社会危害性非常严重的泄密犯罪。在今后的工作中,检察机关将继续保持打击泄密案件的高压态势,本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依法高效查处各类泄密案件,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