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韩正:共有产权房门槛将再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0:47 来源: 新闻晨报

  晨报首席记者 吴飞  □晨报记者 彭晓玲 刘志飞

  昨日,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顺利完成全部议程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韩正市长表示,在上海的发展中,最关注的是如何使上海的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民生解决得更好。而现在民生问题的重点是保障、就业、住房问题,以及控制物价。

  韩正还宣布,明年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题是 “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

  谈增值税改革试点:实施细则不久将会公布

  当记者问到上海即将开展的增值税改革试点时,韩正首先解释了试点的内容,并表示这是一项结构性减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韩正解释说,我国在制造业领域实行的是增值税,在服务业领域实行的是营业税,增值税扩围试点也就是把过去在服务业领域实行营业税的部分领域改为实行增值税。也就是说,部分原来实行营业税的服务业领域,不执行营业税而执行增值税,我们称之为“增值税扩围”,即增值税的范围扩大。“我国实行的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低税率是13%,增值税扩围试点以后,在交通运输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中,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他透露,上海正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一个增值税改革试点的实施细则,“不久将会公布”。

  谈GDP:经济对房地产依存度进一步降低

  有记者提到,上海这两年GDP增速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后,“上海今后在平衡经济增速和转型之间应找到什么样的平衡点?”

  韩正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很多积极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首先是第三产业引领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比如金融航运、国际贸易,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上海发展的主要动力。制造业领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像电子、大型装备、造船、汽车、医药,包括轻工、服装等都市行业进一步发展,重化工行业进一步减弱。

  他还提到,房地产领域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经济对房地产的依存度进一步降低。“2005年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率要占到15%以上,今年1-9月份这个数据在8%以下。这既是结构调整的结果,也表明房地产领域按照中央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正沿着预期的目标在发展。”“在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上海1-9月份的经济增长率为8.3%。这样一种速度、结构和质量的关系,我们感到是健康的、是稳定的,也是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在发展。”韩正说,“在我们的发展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如何使上海的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民生解决得更好。因此,民生问题现在重点是保障、就业、住房问题,还有就是要控制物价。”

  谈房地产调控:明年将进一步降低共有产权房门槛

  留住人才的一大倚仗是居住条件,有记者提问时把房价问题嵌在人才问题当中,想听听韩正对楼市的看法。

  韩正打趣地说:“楼市是一个敏感话题,刚才记者把楼市问题套在其他问题里面,大问题里套小问题来问我。”全场报以善意的笑声。

  他没有回避这个敏感话题。“上海正在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楼市调控。”韩正说,“我曾经说过、也是不争的事实,上海的楼市价格太高。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上海所贯彻的措施是有效的,我们看到房价过高的势头正在得到有效遏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1-9月份上海住宅新开工总量中的80%是保障性住房。下一步,上海保障性住房将更多地进入分配和入住阶段,我们希望把这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使更多住房困难的群众能够尽快入住保障房。明年,我们将进一步降低共有产权保障房的门槛。”

  谈欧债危机:对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欧债危机对上海的影响,韩正对着那位记者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让我讲我能讲上半个小时。”

  “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把中央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实际效果来看,全面完成今年年初所确定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是很有希望的。”韩正说,“当前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在全面完成今年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谋划好明年上海经济社会各项发展工作。我们将在今年12月份的有关会议上正式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一点我可以明确,在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对明年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韩正最后说。

  [现场]

  金融业国际高参为上海支招

  人民币国际化成关注焦点

  □记者 刘志飞 彭晓玲

  晨报讯 昨日,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世博中心四楼上海厅举行,来自全球的几十个顶尖企业掌舵人围坐在一起,为上海如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献计献策。记者在会议现场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本次会议的一个焦点话题,包括花旗集团副董事长、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在内的多位金融业高参纷纷建言,人民币国际化对上海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古铁雷斯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推动上海乃至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一大关键因素。对任何在华运营、想在华扩展业务或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企业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带来收付款和未来投资上更大的灵活性。尽管没有人能预测这一过程的确切时间,但人民币确实正在成为一种国际货币。“在亚洲区,人民币应该实现可兑换。因为在亚洲这样区域化的地区,人民币应该成为主要的可兑换货币,应该成为很多金融机构和央行持有的储备货币。”古铁雷斯表示。

  野村控股董事会高级顾问氏家纯一表示,“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如果有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双向的资本流动,而不必再经过QFII(境外机构投资者到内地投资资格认定制度)或者QDII(境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

  法国巴黎银行主席贝柏乐建议,为了保证人民币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具备相当于美元或者欧元的地位,中国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市场的开放,“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在2020年前实现这一点。”

  [访谈]

  国际企业家谈海派精神:上海契约精神令人感到安全

  □记者 彭晓玲 刘志飞

  晨报讯 重信用,守规矩,“海派契约精神”是上海开埠以后,一跃成为世界重要城市的重要发展动力。昨日,不少参加市长咨询会的国际企业家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具有的这一契约精神非常关键,令投资者感到信任和安全。

  大会前主席、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说,上海具有的契约精神,让人感到很安全。没有这一精神企业家就不会感到尊重,也不会来上海投资而是去其他城市投资。但是上海对契约精神的尊重也是不断演进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回顾历史会发现,上海市场开放花了很长时间,历任市长也意识到要给外国资本和本地资本、本地投资者一样的国民待遇。这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更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外国投资者,现在上海这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我曾经说过,亚洲时期已经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是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上海现在已经做好准备,包括人才储备、环境、港口建设,可以预见,未来上海不仅将成为亚洲领先的城市,还会成为世界领先的城市。”

  施耐德电气管理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说,施耐德进入上海已经20年,在这20年中的感受是,契约精神在上海一直得到很好的遵守。“契约精神不仅是法治环境,更重要的是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我们在上海一直感到这一点非常好。上海未来的目标之一是成为重要的枢纽城市,比如物流枢纽、管理枢纽。这些领域上海的政策稳定性是非常强的,也在不断完善,所以我对上海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