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阻击人民币套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13:19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监管手段强硬的背后,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正极大地影响着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事实

  郭璐

  在今年9月首次出现离岸人民币汇价显著低于在岸人民币汇价的情况后,一些机构开始通过跨境贸易方式进行人民币无风险套汇。

  对此,11月8日,香港金管局向参加香港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发出一份特别指引,意在加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监管。

  在指引中,金管局对跨境贸易的真实性和平仓资格作出了详尽规定,并收紧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的合规查核要求。

  根据指引内容,客户需向参与行提交多项文件以证明跨境贸易的真实性。同时若银行有不符合资格的人民币持仓,除会被要求拆仓还原外,对屡次违规的可能会被暂停清算行平仓活动。

  这是自2009年香港与内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金管局在人民币结算业务监管问题上最为严厉的一次行动。

  “金管局意在通过向银行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以及加强现场审查来监管参加行及清算行的人民币业务情况,以确保人民币业务在合规以及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展。”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汇差倒挂引发套利

  金管局此举事出有因。9月22日,香港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一改往日攀升的势头,出现显著下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价(CNH)较在岸人民币汇价(CNY)出现“倒挂”,即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便宜。

  一般而言,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要贵,主要原因是在国内资本账户管制前提下,境内外人民币无法自由流通,导致香港人民币存量有限,而需求又较大,造成离岸人民币出现一定的溢价。

  9月23日,在CNH与CNY出现“倒挂”的第二日,作为香港唯一的人民币清算行——中银香港挂出一则公告,称该行通过贸易结算从其他银行购买人民币的40亿元配额已经耗尽,已暂停通过贸易结算从香港参与银行购买人民币。在此后的一个月内,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明显走弱。至10月第三周,人民币已连续四周出现贬值信号。其中,9月30日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将在一年后贬值0.79%。

  与境外市场看空人民币形成对比的是,在岸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中间价仍在上涨,9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下新高,9月30日更是突破6.36关口,报6.3549;令离岸、在岸人民币汇价差距进一步加大。

  “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是本次‘倒挂’的主要原因。”招商证券(香港)研究部宏观经济分析师谢亚轩博士称。

  其表示,9、10月以来出现的CNH与CNY倒挂,是全球风险溢价上升带来的资产选择行为。由于9月以来欧债违约风险加剧,投资者为求避险大量买入美元,抛售诸如人民币等非美元资产,导致了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大跌,而在岸人民币汇率因受控制而变化幅度较小,所以二者出现“倒挂”。

  “这只是一种短期现象”,谢亚轩这样认为,“长期看来,人民币升值还有较大空间。”

  招商证券(香港)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9、10月出现的人民币连同其他亚洲货币同降的情形并非首次,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亚洲主要货币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对美元的大幅贬值,贬值幅度普遍超过30%,持续时间大概在8个月左右。而当金融危机过去,这些货币又恢复了对美元的升值通道。

  该报告认为,“不可因此判断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结束。”与此印证的是,进入11月份,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在岸汇率的差价已大幅缩小,11月14日离岸人民币汇率6.3565,仅比在岸汇价6.3552高13个基点。

  套汇非自今日始

  虽然CNH与CNY的差距已有所缩小,这种“倒挂”却让投机者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有说法表示,由于汇价“倒挂”出现了较大的套利空间,不少机构以及内地企业也在利用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进行投机套汇。

  苏格兰皇家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有很多机构客户通过各种渠道在港抛售人民币,买入美元,博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从而令中银香港额度提前告罄。

  更有市场传言,本次而被金管局查处并平仓。

  记者电话采访杭州某地下外汇交易商得知,如果内地公司在香港设立离岸子公司,则可以利用关联公司之间的跨境交易进行套利。即境外子公司通过即期信用证将其在境外外汇市场上套利的资金转回内地,以供母公司周转。

  而在此前CNH溢价CNY时,投机人士则是通过反向操作进行无风险套利。

  曾有市场人士指出,自开放跨境人民币结算以来,跨境贸易就存在大量的虚假贸易资金,在2010年境内外监管者尚未拿出有效措施堵上缺口前,这种虚假资金一度占跨境贸易资金的80%~90%。

  针对套汇行为,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发布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参与跨境贸易的境外行,不能办理与内地企业无直接贸易往来支付的人民币购售业务。

  考虑到因人民币贸易扩大产生的缺口,央行采取了弹性处理措施,已将今年四季度的兑换额度倍增至80亿元人民币。同时,银行在有真实贸易支持下,有关的兑换窗口仍然会继续对银行开放。恒生银行人民币业务策略及计划部主管颜剑文认为,弹性处理的安排,可以令银行在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时更安心,避免一旦额度“用爆”后引起混乱,相信离岸人民币大幅波动的情况亦会减低。

  考验两地监管

  香港方面,金管局通过本次指引首次向参加结算业务的银行提出了核查交易真实性的指示,其内容包括,“银行应要求客户提供包括提单、仓库收据、交货单、海关报关表等第三方文件”,“银行需制定程序跟进客户以核实跨境贸易的真实性、并随时向该局提供文件进行查阅”。

  同时,香港银行应与经手汇款的内地银行及收款人联络获得贸易资料后再决定是否符合平仓资格。

  金管局还在指引中规定,若银行在一个月内与清算行平仓的净额共达2亿元人民币或以上,其内部审计或合规部门应审核其十大人民币跨境商品贸易交易或有关汇款,以确认已遵守规定。银行需要在每月底后7日内,向金管局提供确认文件。如有需要,金管局会进一步核实银行内部的合规查核是否足够。

  金管局更进一步指出,如若银行有不符合资格的人民币持仓,除会被要求拆仓还原外,若屡次违规可能会被暂停清算行平仓活动。同时明确银行不采取更严格的举措,制止虚假跨境资金活动,就将面临严厉的制裁。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次金管局明确的表态,源于“此前收到参加人民币业务的机构查询关于与人民币清算行平仓的规定”,为确保妥善运用此类辅助性人民币兑换渠道,该局则决定“于通告中澄清相关平仓规定,并对监管要求作出具体阐明”。

  两地监管者手段强硬的背后,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正极大地影响着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事实。

  “香港离岸市场的投机气氛浓厚。可以观察到的一点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越强,便会有更多的香港资金流回内地;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或消失,则会导致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抛售潮。”招商证券(香港)的报告这样指出。

  有鉴于此,香港与内地两地金融合作便显得十分迫切。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16日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香港银行参与涉及内地的业务是大势所趋,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加强有关业务的监察。

  陈家强表示,由于香港银行在内地业务的迅速发展,金管局一方面定期向银行收集更全面和详细的资料以进行有关的风险分析,另一方面增加对银行的定期和专题现场审查。金管局还要求银行提高监管储备,以建立更大的缓冲来应付将来资产质素可能变坏的情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