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能源杂志评出2011能源十大新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17:27 来源: 《能源》

  刚刚过去的一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缓慢复苏,但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又为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源界。年末岁初,《能源》杂志记者、编辑从众多国际和国内新闻事件中,评选出了十件大事,是为2011年度能源领域十大新闻。

  NO.1日本福岛核电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9.0级特大地震,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东电公司位于福岛的核电机组,造成了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核事故。而这场事故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全球带来的震动远远超出了事故本身,为正处于复苏状态下的核电产业浇了冷水。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瑞士等国相继宣布退出核电,中国对现役核电站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并暂停了新项目的审批程序。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全球的核电产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这次事故之后,全球核电的复苏之路将更加艰难。

  NO.2渤海湾康菲漏油事件

  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蓬莱19-3油田海上平台发生漏油事故,该油田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中国石油合作开发,作业方为康菲中国。事故发生之后,作业方康菲中国对事故处理消极怠慢,最终造成了84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这一事故引起了众多中国民众、媒体的谴责,国家海洋局责令该油田停产,并责令于8月31日前完成堵漏和清理工作。但直到9月下旬,该油田依然有油花溢出。渤海湾漏油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凸显了我国相关法律的严重滞后,与外企合作过程中国企的责任不明确,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值得中国相关部门深思。

  NO.3德班论坛延续“最后希望”

  本不被各界看好的德班气候峰会在历经两周的“马拉松”谈判之后,终于在最后关头绝处逢生,艰难中求得共识。当地时间12月11日凌晨,各方代表就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多项事宜达成一致。由此,继哥本哈根、坎昆会议诸多磨难后,国际气候谈判再度艰难推进,高悬在《京都议定书》头顶的“利剑”得以暂时移开,而本处险境的绿色气候基金也被赋予了更多生机。尽管德班会议是一个并不完美的里程碑,但它毕竟延续了“最后的希望”。

  NO.4三大石油公司设立董事会

  以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易职为契机,两大石油集团设立董事会,正式推行董事会制度。2011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宣布设立董事会,由蒋洁敏任董事长、党组书记,周吉平任总经理,至此,三大石油公司全部推行董事会制度。这是自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推行董事会制度以来,首次涉及石油企业。该制度的设立,分离了石油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大重要职位,使得权力不再集中,并形成有效制衡。这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中央能源企业改革,无疑具有阶段性意义。

  NO.5国家能源局收回5万千瓦风电场审批权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由国家能源局颁布的新的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收回了原属省级发改委的5万千瓦以下陆上风电场项目审批权。按照之前的相关办法,5万千瓦以下陆上风电场项目,由省级发改委审批,上报国家能源局备案即可。5万千瓦以上的陆上风电场项目,需由国家能源局审批。而截止到新办法颁发之前,国内上马的陆上风电场项目,有93%是由地方审批的。新办法的实施,大大减慢了我国陆上风电场审批数量与审批速度,减少了市场对风电整机与零部件设备的需求,再加上我国风电过去几年增长过快,政策调整之后,目前风电行业进入了滞涨期。

  NO.6美国对华光伏“双反”事件

  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案正式立案,中国75家光伏企业被点名,这场来势汹汹的“双反”事件,为本已入冬的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中国几十家光伏企业成立的联盟,集体声讨,联手抗辩。目前,美国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的10%,而份额80%之上的欧洲会否效仿美国进行“双反”值得担忧。

  NO.7火电厂减排新标准出台

  2011年9月,国家环保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一新的标准大大提高了火电企业排放的门槛,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引起了火电企业的集体不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更是为火电企业争取利益而四处奔走。对于火电企业而言,这一严格的排放标准不亚于一场生死劫难,但对于下游的设备生产商而言,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盛宴。据估算,新减排标准推行之后,将会拉动3000亿左右的下游设备市场。

  NO.8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公布

  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光伏上网标杆电价。规定7月1日前核准建设且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度含税1.15元;7月1日以后核准以及7月1日之前核准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外其余区域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这一标杆电价的出台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政府对光伏产业的引导已经从示范性项目为主转变为商业意义为主,国内光伏市场或就此开启。

  NO.9中石化收购galp巴西子公司

  11月11日,中石化集团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公司将以增资扩股形式入股葡萄牙Galp巴西公司及对应的荷兰服务公司30%股权,该部分股权权益资产约35.4亿美元;考虑到Galp后续项目的建设投资需要,此次中石化将总计注入约51.8亿美元。这是2010年中石化收购Repsol巴西公司40%股权后,再次进入巴西上游勘探领域。项目收购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预计2015年公司可获得的权益产量为2.13万桶油当量/天,高峰期2024年为11.25万桶油当量/天。

  NO.10全国销售电价上调

  鉴于目前火电企业的亏损现状,国家发改委11月30日宣布,自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上调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0.03元,居民生活用电暂不调整。未来居民用电价格调整将试行阶梯电价制度,并由各地政府召开价格听证会后确定。同时,为控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发展改革委决定2012年度合同发电用煤(电煤)价格涨幅不得超过上年合同价格的5%。这是国家发改委为应对煤电矛盾和冬季电荒打出的有一组组合拳,市场人士普遍预计,这次上调电价只是暂时性政策,要想真正解决煤电矛盾问题,还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