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币对敲通胀汇率奔向6.4时代

2011年05月07日 02:38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料到人民币会升值,却没有料到来势如此迅猛;料到美元会贬值,也没有料到会持续这么久。相信这是大多数市场人士对于眼下外汇市场的感受。无论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的事实已然明快起来。

  上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强劲势头依然没有改变。5月4日,截至收盘,人民币兑美元询价系统收于6.4933,较前一交易日下滑36点。不难看出,人民币兑美元6.4的时代已经开启了。在此前一个交易日,美国财长盖特纳也曾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人民币升值来应对日趋严重的通胀压力。

  而在人民币离岸市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城市也开始看中这块“宝贝”,已经有很多重要的金融城市声称要成为中国香港以外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很显然,市场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人民币升值迅猛

  人民币已经重返对美元的升值通道,这一现象有数据为证。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6.50元,几乎与此前一个交易日的中间价持平。而在离岸市场,人民币也颇受追捧。5月4日,美元兑换人民币报6.476元,基本上保持了境内人民币市场的强势。

  记者从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据情况注意到,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较快,但2月份开始有所放缓,直至3月中旬,人民币升值速度再度加快。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77%。

  而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央行外汇储备资产汇兑损失也浮出水面。上周,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日前撰文指出,目前很多方面都不愿意提及中国央行大量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账面损益,虽然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收益可观,年收益率在3%左右,但是如果考虑汇率损失,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

  即便如此,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不减。5月9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华盛顿举行,毫无疑问,汇率问题将是其中重要的对话环节。盖特纳声称,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已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且他会向参加中美对话的官员施压,使得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再次加速。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彭文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以及短期国内通胀压力的持续上升,管理层的宏观调控目标已经向控通胀和平衡贸易转变。当前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带来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管理层很明显想要借助汇率升值来抵御输入型通胀。

  不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告诉记者:“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国内的物价,但另一方面在当前中美存在较高息差的情况下,升值会加速热钱的流入,这又不利于控制货币供应增速。因此,后者将削弱中国政府通过升值遏制通胀的作用。”

  彭文生表示,基于当前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中金公司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全年升值5%-7%的预测,但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显著升值的可能性小。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逐渐成熟,一次性升值只会扰乱市场对现行机制的信心。

  弱势美元短期难改

  5月4日,美元指数盘中一度刷新三年低点72.69。虽然收盘美元下跌动态似有放缓,人民币中间价有回调迹象,但美指并没有大幅反转的迹象。

  今年美指的走势磕磕绊绊,这与美国自身的财务情况息息相关。尤其是近段时间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接近授权上限的国债发行规模、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等负面因素不断,这成为美指连续暴跌的原因,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人民币升值的被动因素。

  4月27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对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及状况有了明确的判断。英国央行和澳洲央行也先后召开议息会议。从美国议息会议的情况看,低利率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联储主席伯南克称,量化宽松政策会在6月结束,并强调强势美元的国家政策有利美国经济发展。然而,市场上的美元汇率的表现与伯南克的期待恰恰相反,依然是弱势美元的表象。

  长江证券海外市场分析师邓二勇表示,从当前美经济形势来看,虽然未来强势复苏仍值得期待,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较高,经济也存在下行风险,这使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决策格外谨慎。而当前市场上也并未出现能完全代替美元承担本位币作用的货币或货币机制,短期通过货币政策转向扭转美元弱势并不可行。

  对于美元指数的走向,范为也告诉本报记者:“可以预见基于美国物价指数也将出现悄然的上涨,美联储将在6月底结束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并于3-6个月之内进入加息周期,因此可以断定美元的底部已经在筑成,美元指数不会下破70,不过美元想要结束弱势格局至少需要3-6个月的时间。”

  或许,弱势美元还将会持续一段时日。

  马上评论

  人民币估值已接近合理

  作者 Adam Kritzer 本报记者 兰晓萌编译

  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升值已超过27.5%。对于许多中国观察者和经济学家来说,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种必然,但要升到何种程度就不好说了。假如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错的,人民币的估值目前十分合理,而且经济基本面不支持进一步升值,那会怎么样?

  在2005年汇改之前,经济学家争论人民币被低估15%-40%,美国政客将此作为提出对中国所有输美产品加征27.5%关税的依据。既然人民币至今的升值幅度已超过27.5%,单这一点不就应该让批评者住口?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在操纵人民币价值,为其出口商谋取竞争优势。但中国的贸易盈余正在迅速萎缩,从2006年占GDP的11%收缩至2010年的5%。世行预计,未来两年,贸易盈余占中国的GDP均在3%以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7年多以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

  既然这样,中国央行为何还允许人民币继续升值?有一种观点认为,贸易失衡缩小只是暂时的,当大宗商品价格稳定下来、全球需求完全恢复,中国将出现更大规模的贸易盈余。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目前的盈余将在2016年之前扩大至8%,但IMF在过去三年的预测已被证明往往过于悲观,从而可信度不高。并且,中国的经济正逐渐远离以出口为导向,转而向刺激国内消费发展。在中国生活的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支持人民币继续升值的一个更有力的证据是通胀。中国的通胀率目前为5.4%,接近3年高位。有证据证明,中国央行已经意识到,让人民币升值是抗击通胀的最佳工具。中国央行已经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这种措施效果有限。同时,中国央行仍不愿提高利率,因为那将会吸引更多“热钱”涌入(据保守估计,每年至少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进入中国),这可能会破坏银行体系的稳定。人民币升值能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及其它导致通胀的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有人认为中国央行会加快人民币加息步伐,还有人认为,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更有效,也更有可能。这样做不仅能打消“热钱”进入的念头,还削减了央行继续积累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曾在正式场合表示中国的外储的确“过多”。

  我认为,人民币估值已接近合理。这样说在中国工资和物价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很低的情况下显得有些荒谬。但对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情况相同。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不会或不应该升值。事实上,中国央行需要采取更多行动确保人民币对所有货币都均衡地升值,因为人民币至今多数是在对美元升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