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3日 20:31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宪磊看来,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向工业化、信息化和金融化的“三化融合”转变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王宪磊表示,“十二五”期间,重型机械、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大飞机、发电设备、大型矿山机械等11个领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从“两化”到“三化”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也正处于一个新发展、新变革、新调整时期。
“十二五”机械工业总体规划指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主攻高端”、“强化基础”的有力保障,也是机械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两化融合”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之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营销和服务,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更在于可以通过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全行业输入新的发展理念,推进行业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变为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加快转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轨道。
然而,王宪磊却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是在科技层面上与装备制造业相融合,没有与经济制度结合起来,而工业化、信息化和金融化“三化融合”是推动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对照欧美国家的发展实践发现,‘两化’向‘三化’转变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功。”
“金融化不仅仅意味着股票上市和研发投入,而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与金融化的深度融合。”王宪磊表示,以我国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的应用和研发为例,如果再加上金融化,其风险和难度以及产业化速度都会步入一个新局面。
可以说,除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外,没有金融化的推动,就没有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
王宪磊认为,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源泉,而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的三大要素。其中,科技进步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装备制造的发展轨道;为摆脱能源和环境约束,必须进行发展方式创新。
“只有工业化和信息化、金融化相融合,才能有效化解创新风险,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自主权。”王宪磊说。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是1.35,实际接近1.5;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研发投入所占比重将提升到2%~2.5%;如果以去年40万亿元的GDP总量计算,未来五年我国政府研发投入将达45万~50万亿元,平均每年的政府研发投入为8万~10万亿元,从而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非常宽松的经济环境。
高端装备制造成新经济引擎
随着“十二五”规划大幕开启,今年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个股顺势起飞。《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日前获悉,国内首只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基金也应运而生。交银施罗德先进制造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交银制造”)已获得证监会批准,拟于近期正式发行。
市场人士指出,交银制造基金产品在国内基金产品细分化的浪潮中独树一帜,主打装备制造牌,填补了市场空白,未来表现值得期待。分析人士表示,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未来的成长空间非常大,可能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引擎。
王宪磊表示,在当前东西平等、南北公平和全球平衡的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从结构调整、总量平衡以及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寻找大发展的机遇。
装备制造业拥有制造业中最大的利润空间,代表了整个制造业的走向,决定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而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就我国而言,重型机械、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大飞机、发电设备、大型矿山机械等11个领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王宪磊说。
据介绍,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其中包括长三角的船舶制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京津唐的大飞机制造和珠三角的汽车制造。与此同时,一批新兴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也在迅速崛起。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