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初建:锦旗错字和私人会所指向乱套的故宫

2011年05月19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

  连日来,故宫文物失窃案、“锦旗错字”以及故宫建福宫可能成为“私人会所”之事持续发酵,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首先值得关注的故宫失窃案。据故宫方面提供的相关资料表明,故宫保卫处现共有人员超过240人,设有警卫队、技术科、防火科等八个科室,配以各种高科技保安设备,博物院各处仍有至少1600个防盗器、3700个烟雾探测器及400架摄影机,还有警犬,全天候监控博物院的安全,因而有“京城第一保卫处”之称。但就在这样戒备森严的情况下,让一个“临时起意”的小毛贼轻易得手,至今仍有两件被盗物品不知所踪,这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失窃案尚未了结,又传出故宫建福宫以“私人会所”的名义高价招收会员的消息。虽然故宫博物院对此未作回应,架不住知情者甚多,你发一个微博(http://weibo.com),他整一个“爆料”,动静越搞越大,看来真相是捂不住了。

  这两起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内中其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反映了一种“乱象”,反映出故宫内部管理存在的极大隐患。

  珍贵展品失窃,本身就证明故宫管理的松弛、混乱、低水平。然而,尽管香港“两依藏”冯老板拿来的展品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其价值也可以计算出来。但建福宫欲成为“私人会所”一事,对故宫、对国家可能造成的损失恐怕难以计算,无法补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建福宫在上个世纪20年代毁于大火,2000年时由美籍华商出资重建。重建之后的建福宫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是故宫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受到妥善保护。就像不能将养心殿随便出租供人住宿一样,建福宫除了可以供游客们参观之外,任何用于“私人”的用途,都与建福宫的地位、价值不相符,更不要说这种肆意“变更”有违法之嫌了。

  其二,所谓“私人会所”当然是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即使传说中的“500席位”全部售出,故宫所得也很有限。为了一点收入,不惜以故宫之尊向金钱低眉谄媚,不禁令人有世风日下之叹。

  在本文拟稿之时,故宫官方正式就连续发生的事情表示道歉。其中,针对“建福宫富豪会所”的说法,故宫再次强调建福宫花园不存在富豪会所,但承认“受院委托承担接待服务工作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院里审批,擅作主张,发放所谓入会协议书。”从这一“道歉”可以看出,建福宫或许没有获准成立“私人会所”,但确实有“承担接待服务”的任务。也就是说,建福宫仍然不对公众开放,却可以在某些“特殊人物”来访时,提供“特殊服务”,包括开会、聊天、喝茶、吃饭。在我看来,这样的“道歉”恐怕很难平息公众的不满。想当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走向共和”,故宫收归国有,成为人民参观游览的公共场所。如今,辛亥革命即将百年,故宫的某一些宫殿花园竟然又成了为“特殊人物”服务的地方,这不是乱套了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