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浦江夜话探讨四大金融热点话题

2011年05月20日 09:50 来源:上海商报

  金融精英聚首2011陆家嘴论坛

  商报记者 郭久葳 曹芬

  昨日,来自海内外的金融巨头及业内专家再次聚首黄浦江畔。在接下来的两天内,他们将共同探讨“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政策”。而作为此次论坛的“开胃菜”,昨晚的四场“浦江夜话”拉开了这场金融界顶级思想盛宴的帷幕。

  昨晚的夜话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货币政策、物价水平、人民币跨境流动等四个金融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货币政策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

  抑制通货膨胀加息最有效

  从国内来看,通胀压力从年初到现在持续上升,4月份经济数据出炉之后,市场又开始担心经济增长有下调趋势。五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未来货币政策到底怎么走?下半年会有怎样的改变?经济增长速度怎样?物价能否被控制住?这些都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中国的通胀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状态。”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是第三次面临这样的通胀问题。他认为,早在2007年中国就已进入通胀时代,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国企改革导致劳动力过剩;其次,加入WTO以后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扩大产能,国内能源价格较低,出现了货币增加跟通胀脱钩的特殊阶段,而这个特殊阶段是因为生产要素过剩引起。在随后的2008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大量向市场投放货币,当时广义货币增加了一倍,而通胀就是受到了货币增量的影响。

  谢国忠认为,政府将货币供应增量从此前的20%降到目前的不超过16%,说明政府对控通胀的决心,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这个比例以后还会继续下降。因为过去增长快是生产要素过剩引起,而现在劳动力、资源、环境问题等都变成了限制条件,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

  “中国的货币增量应该慢慢降至10%或者更低。”谢国忠说,在今后的十年这一比例肯定会继续放缓。

  谢国忠还指出,相比之下,中国的增长问题现在没有那么迫切,因为就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来说,核心问题不是就业不足,而是通胀带来的一些消费能力跟不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在今天这个时刻,政府应该毫无疑问地选择控制通胀,经济放缓一点不是坏事情。”谢国忠认为,要解决通胀问题,中国今年加息三至四次的力度可能还不够。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称,政府解决通胀问题,应该着眼于长远角度,不能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置长远于不顾。“政府对于短期的政策选择不要太匆忙,要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陈志武表示,为了应付2008年的金融危机,政府加大对社会的货币投放量,但2010年问题就显现出来,现在又不得不出台各种政策控制通胀。

  陈志武认为,为了管理通胀,货币政策应通过两个不同的工具来进行。一个是数量工具,另一个就是利率工具。但并非每个政策工具都要在经济过冷和经济过热时对称使用。

  “经济过热之时,我觉得不应该使用量化工具。”陈志武认为,这时候要更多地使用价格工具即利率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短期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跟这些决策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相联系。陈志武举例说,比如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结构就不能忽视,它们所代表的就是短期利益和长久利益,到底如何制定货币政策,政府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均衡考虑。

  跨境流动性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

  人民币跨境业务超前不得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境外离岸市场的启动,人民币的跨境流动性将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有效管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风险?这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目标有何意义?对中国货币政策又会带来什么挑战?在昨日的“浦江夜话”论坛上,与会嘉宾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基本上要适应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发展程度,不能太超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认为,尽管现在人民币跨境业务占整个贸易量的比例不算很高,但发展速度还比较快。根据公开的最新数据,2010年人民币结算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增长很快,一度引起了麦当劳和联合利华等跨国大公司的关注。

  “这个速度还会继续,这是市场的选择,并不是政府单方推动的问题,这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李波表示,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给企业带来实在的好处,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节省风险管理成本和汇兑成本,而且程序更加简便,资金周转效率更高。因此,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个速度可以持续,符合便利贸易和投资的初衷。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发展还有待完善。市场希望其发展能够进展得更快一些。李波认为,中国并不控制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而且也控制不了,中国管理的是跨境流动,不管是流出还是流回。制定政策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去除政策上的不合理障碍,让市场主体可以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媒介。

  金融创新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让民间游资由魔鬼变天使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昨天在“浦江夜话”上指出,在当前紧缩条件下要大力进行金融创新,让民间游资由魔鬼变成天使。

  辜胜阻称,目前民营企业面临“三荒两高”的发展困境。“三荒”即:一是人荒(用工荒);二是钱荒(融资难),特别是当前紧缩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来讲非常艰难;三是电荒,阶段性的电荒变为常态化。“两高”则是指高成本和高税负。辜胜阻指出,现在多种因素叠加,使民营中小企业面临最大的难题是高成本,比如资金成本、体制内的融资紧缩和体制外的融资成本也非常高,还有用工成本、土地成本、自然环境成本,所以是高成本、高税负。

  与此同时,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出现了民间资本热钱化,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形成了经济泡沫化。大量的游资炒房、炒股、炒煤、炒棉花、炒艺术品、炒酒。如何让这些民间游资由魔鬼变天使?辜胜阻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金融创新,用股权投资形式引导民间热钱回归实体经济,从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投融资链,打通民间资本热钱回归实体经济的通道,既可以帮助这些资金找到良性出路,又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辜胜阻同时透露,《证券法》、《公司法》和《基金法》这三部法律正在酝酿修改,以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他认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是“三重三轻”,即重融资,轻投资,投资者感觉到赚钱不多,没有分享到回报;重数量,轻质量,上市公司数量不少,但是上市质量还不够,特别是领袖企业还比较缺乏;再一个就是重上市,轻退出,退出机制不完善。

  辜胜阻认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新三板一样,属于资本市场的塔底部分。资本市场金字塔的底部功能,应该是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坚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以解决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原来的《基金法》不包括PE,也不包括风投,所以这一次修改肯定要把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型基金纳入其中。

  新闻链接

  2011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发布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昨天上午发布2011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十一五”期间,相比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发展速度全球第一。2010年,相较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排名第五。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五年累计增幅为124%,年均复合增速达22%,是上海GDP平均增速的1.8倍。但相较往年,2010年上海金融景气度增速有所放缓,增长13.8%,低于“十一五”平均增速。

  罗兰贝格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曲向军指出,五年来,上海金融国际化步伐不断加速,但凸显问题仍然不少。

  黄金市场跑赢股票市场。五年来,上海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基金市场和黄金市场发展迅猛,子指数平均增速超过50%,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子指数发展相对稍慢,年均增速介于20%-30%。

  金融机构和人才景气度发展滞后。2010年,上海金融机构和人才景气程度年均增速只为17%和5%。上海金融机构相对实力(在全国的占比)和总部经济还有待提高;上海金融人才数量亟待提高,机构性紧缺现象仍然存在。

  金融生态建设不均衡,硬件环境发展拉动效应强于软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亮点,但中介服务环境、金融政策及法制环境建设相对不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