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企滥发福利不能止于审计

2011年05月23日 04:41 来源:深圳商报

  就5月20日审计署披露的17家央企存在的多项违规问题,5月21日,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国资委高度重视此次审计中,央企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资委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并不断增强透明度,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央企监督,打造“阳光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次披露出的央企乱发、滥用福利问题一如既往的惊心动魄:如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职工多分红利超2000万、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擅发住房补贴逾2000万。但是,央企高薪、高福利,占用全民的资源却早不是什么新闻,有公开资料称,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

  所以,我对审计报告披露后,国资委的表态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央企乱发、滥发福利表示怀疑。事实上,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等工作,国资委此前一直在推行,例如在2009年,国资委就提出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新举措,但似乎并没有遏制国企各种乱象。从大的方面讲,对央企的监管,除审计署的财务审计外,还有国资委以及纪检组织的监管,但央企的“天价吊灯”、“天价酒”、“天价薪酬”和乱发、滥发福利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事实上,最有效地防范央企各种乱象的办法,并不是来自行政部门的层层监管,而在于打破央企的垄断。一个市场充分竞争的地方,央企的成本自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各种薪酬、福利的发放自然会遵循市场行为。在暂时还不能实现“国退民进”时,或者在一些必须保留垄断地位的央企当中,则必须提高央企红利上缴的比例。以往,央企根本不向国家上缴红利,就是近些年,央企开始上缴红利,但这个比例仍然比较低,通常央企上缴的红利才为净利润的5%~10%不等,烟草、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型央企上缴比例则为15%。大量的红利留在央企,则成为内部人的“唐僧肉”。他们利用各种名目来鲸吞“全民储蓄”(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过,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是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成为内部人的权力自肥而作为央企的主人——全体公民,只有名义上的主人地位,却无法分享到央企垄断社会资源所得的利润。因此,只有提高上缴红利比例,让全民来共享成果,才能减少各个行业的贫富悬殊,减少央企的权力自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