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清华不能出卖“大学精神”

2011年05月25日 05:01 来源:深圳商报

  近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挂牌改名为“真维斯楼”,有网友将照片传至网上,引起广泛争议和批评。据悉,之前清华的其他楼被企业冠名的也有,但是通常都是特定行业冠名特定专业,但教学楼当中被企业冠名的,这是第一个。校方回应称属国际惯例。

  其实我觉得,公众对于这个新闻的反应,显得有些不淡定了。因为高校大楼被冠名情况,一直都很盛行,比如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的大学、小学的“逸夫楼”、“逸夫馆”,还有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宋山木楼”。尽管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有通知规定:“校(园)内各类教室、各类建筑物不得以捐资者名字命名,特殊情况需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捐资者,可在校园内刻石记名,以资纪念。”但一直以来,各高校都争相引资冠名,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当然,我们也承认,为校园建筑物冠名是国内外学校筹资助学的通行做法,而且企业愿意资助教育事业,也值得鼓励。但显而易见,这样的社会质疑,实质上并不是针对冠名,而是在质疑冠名背后大学精神的变异,因为在清华大学与服装品牌真维斯之间,公众找不到精神共同点。

  高校大楼的冠名,在汹涌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已然有了个明显的趋势,从各种富含文化底蕴的“博雅楼”、“明德楼”等,变成了赤裸裸商业招牌的“宋山木楼”、“真维斯楼”之类,而这也标志着大学早已从象牙塔般的社会高地,逐渐下沉到良莠不齐的低矮杂草地了,在社会功能与文化符号上,知识与真理也已经让位于权势与资本,变成知识转化为资本的加工厂,大学精神日渐苍白。

  与这个真维斯相呼应的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其制作的特刊封面校友排名,胡适、陈寅恪、梁思成、朱自清、沈从文、王国维、赵元任、曹禺等等这些文化历史名人,只能蜷缩在以清华门为原型的圆盖之下。而这也就和真维斯一起,寓意着清华在资本攻关与政治崇拜的双重裹挟下,正在一步步背离公众的价值期待,加剧了人们对于清华这个百年学府的失望情绪。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要建设好中国现代大学,必须具备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但是,在权势与资本在校内畅行无阻、甚至无所不能之时,大学的独立与自由、一流大学的目标实现,也就越来越成为一出海市蜃楼般的唯美幻境。从这个意义上看,被冠名的清华教学楼,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象征着大学被卖身了,然后再由此也感觉大学精神被出卖了,我想,这才是人们心痛的原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