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数万亿地方债短期清理 多位专家直言可能性很小

2011年06月02日 01:4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静瑕 万敏 胡健发自北京

  一则关于地方债务清理的报道,引起了业界的轩然大波。

  该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万~3万亿人民币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计划在6月至9月间开始清理债务。

  对于此消息,记者向银监会等多部委求证,但是均未得到确切的证实。一位监管层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3月份监管层对地方债务进行审计,到6月30日结束,目前有些省份与直辖市审计结果已经出来,但是并未作出公布。对于上述6~9月份监管层将对地方债务进行清理的消息,该人士称,“或是与地方债务审计相结合的一个步骤,但是具体方案不清楚。”

  多位专家质疑“清理方案”

  对于上述报道的2万~3万亿元的债务清理方案,接受采访的各位专家均提出了质疑。“目前监管层统计的数据也还没有出来,这2万~3万亿怎么界定出来的,也值得怀疑。”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报道显示,消息人士称各地方政府已经借入约10万亿元人民币。然而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加上之前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再加上今年的新增部分,地方债务肯定远远超于10万亿。

  据了解,2010年中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7.66万亿元,到年底有报道称,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9.09万亿。而之前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为4000亿元。

  “目前房地产调控措施,可能会让一些地方的融资项目产生一定的问题,做不下去,进而产生坏账。对于这些坏账,在确定之后肯定会采取措施清理,而这也可以使得银行的资产状况更好,但是这部分金额不见得会很大。”朱少平分析认为。

  在上述报道中也提及,在地方债务清理过程中,中央政府会介入偿还不良贷款,银行也会承担些损失,同时也将对民间投资人开放。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有必要负担地方不良贷款的损失,不过这种负担损失的前提是基于商业原则的评估,即商业项目。公益性项目,如果让银行来承担损失,就有些不太适合。”

  昨日最新报道称,此次动议是财政部少数部门少数人参与的一个闭门讨论,银监会、发改委都未参与,该内部会议谈到了针对平台贷款风险未来可能的一个解决方案,但可行性未充分论证,所谓的方案并未最终成形。

  地方债务风险被高估?

  2008年,地方投融资平台开始兴起。2009年,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彼时,各家商业银行也积极投身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然而时隔一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隐现,银监会也及时下发规定,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项目“资产包”解包清查,并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这开启了各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银监会也对银行提出,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当中,把握三条红线,即,严禁发放打捆贷款,不得与地方政府签署无特定项目的大额授信合作协议,对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控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严禁贷款。

  据此,各家银行也收紧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这造就了目前部分地方融资的尴尬局面。即融资难,然而存量大且存在隐性风险。

  上述报道称,对于地方债务的清理方式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

  “从理论上来分析,成立专门的运作公司是可行的,当时四大行的债务剥离给几大资产公司,这种思路可以参考。”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投资公司由谁出资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关注,如果是政府出资的话,那实际上就还是政府承担,与之前并没有分别。但如果开放给非政府的资金,比如国际资金来专业运作,打包债务的话,这是可行的。”

  而对于地方债务的潜在风险,朱少平认为并不是市场想象中那么严重,违约的规模不会太大,最终还是要等清理的数据,分类然后再采取措施。

  “地方债务中,第一是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这一类不会有太大风险,而第二类就是做融资担保,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这部分涉及违约的金额,不会太大。”朱少平称。

  “清理计划在几个月之内完成的可能性很小,一项政府政策的出台从筹划到调研、论证、最后出台,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周景彤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