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增保费 寿险三巨头各谋转型

2011年06月10日 23:03 来源:华夏时报

  保险股5月跌价一成

  本报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股市“黑五月”,被视为A股定海神针的三大保险股未能幸免于难,整体估值均跌至历史底部。

   6月9日,中国人寿收盘价为18.55元,已经跌破18.88元的发行价,而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分别报收47.03元、21.15元,三大股5月以来已分别跌去近9%、10%、13%。

   在保险股急急下挫之际,三大险企4月份的保费收入环比均出现约四成的降幅,再次印证了市场对于寿险业绩的悲观预期。

   “在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策略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整合产品和渠道已成为保险公司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日前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

   从各方面看,寿险业的保费增长模式无疑已进入尴尬和微妙的瓶颈期。而不管是“被转型”还是主动应对,近期三大寿险巨头在产品渠道和结构上的一系列转型动作开始逐渐清晰。

  不同的转型目标

   “4月个险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开门红’的缓冲期,同时也是因为加重了10年期等长期产品的销售。”国泰君安近期在中国人寿调研发现,中国人寿日前将重心转向价值更高、更稳定的10年期缴业务的增长上来。

   中国人寿今年前4月保费分别为439亿元、407亿元、384亿元和224亿元,呈逐月下滑态势,其中4月环比下降41.67%。

   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表示,为了维持个险市场地位,中国人寿已大力发展3年期个险产品,同时也加大了10年期及以上产品的发展,以提高个险新单的价值贡献。

   一位国寿销售督察人员告诉记者,为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在个险增员日益困难的背景下,公司还是加强了对个险营销员的整合和管理,目前已经通过新的考核指标和费用政策,并主动削减了个险渠道低产能的营销员数量。

   招商证券调研报告显示,截至5月初,中国人寿首年期缴保费同比增速超过了22%,为同期总保费增长速度的两倍。

   据悉,个险渠道销售的寿险产品不仅较少受到银保新政和利率变动的影响,并且随着长险期缴保费占比的提升,更能够避免未来寿险保费的大起大落。

   对期缴业务的重视不止国寿,太保最近也确立了“聚焦营销,聚焦期缴”的保费增长策略,大力推进业务结构改善,积极发展个险渠道。不过更令人瞩目的是,一直以来相对保守的太保最近还在人事和新渠道业务方面频频高调出击。

   太保寿险4月单月保费67亿元,环比下降35.6%。对于未来保费压力下的加速转型,太保董事长高国富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

   “整个寿险行业的销售渠道和产品都面临新一轮挑战,谁转型得快,谁就可能在变化中赢得机会。”高国富最近在股东大会上表示。

   6月1日,保监会网站上发布了林砺任太保寿险总经理助理获批的公告。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林砺之前任李宁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而由她一手打造的李宁互联网销售被认为是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最佳成功案例。据悉,林砺将在太保负责保险的线上推广和新渠道的开发。

   一位熟悉太保的人士透露,此次太保引入林砺这样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说明了太保将大力开拓电话销售以及网络销售来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这应该只是新渠道业务发展的第一步,也许会有更大的动作,如成立一个电销和网销的新渠道业务中心。

   记者了解到,太保不仅制定了三年转型计划,将寿险定位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目前也正进一步搭建新信息平台,以实现对保险销售业务的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持。

   而在三大巨头中,平安人寿4月份单月保费81.25亿元,虽然环比降幅最大达47.64%,但应该是渠道转型压力最小的。

   中金公司认为,能够同时拥有个险渠道和银保渠道的保险公司将拥有更大的胜算。目前,中国平安已经控股平安银行并参股深发展,且平深整合正在推进中,加上平安证券和平安信托,中国平安已经具备了成功的金融企业需要的两大要素:渠道和产品。

   最近在平安集团2011年产险、养老险明星会上,董事长马明哲表示:“整合渠道、优化成本”的万佛朝宗计划已取得部分进展,寿险的个体综合金融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同时,在产品结构上,停售万能险主打分红险也成为平安冲击保费规模的利器。

  多空分歧加大

   一直以来,对保险股唱多成为保险分析师的共识,但多数时候,“保险三宝”总是与他们言之凿凿的分析背道而驰。不过,随着近来保险股大幅缩水,多空分歧也有所加大。

   “即使估值维持当前水平,保险股也有望获得年均20%的收益率,持续周期可达5-10年。”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仍代表了当前券商分析师的主流观点,其中,保险股随债券息率提高估值逐季上移是其一大立足点。

   今年以来,加息周期成为保险分析师报告中最常见的词汇,不过,在4月份加息消息的刺激之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仅短暂地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很快随大盘沉浮,并且,不仅未见盈利受益于加息周期,反见受损于债市和股市下跌。

   对此,邵子钦坚定认为,加息所带来的好处是随着债券利息收益率的提高,固定收益回报率区间上移,坏处是短期债市下跌导致存量债券浮亏,而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坏处在会计上的一次性体现,今年2次加息对债券走势影响轻微,债市浮亏已基本消化,息率提高的好处将逐季表现出来,并维持较长周期。

   从银保新规出台至今,国寿跌28.8%,平安跌21.7%,太保跌16.8%,上证综指跌12.4%,不过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平安证券等仍一如既往地唱多保险股。他们认为,在跌无可跌的估值基础上,保险股将在下半年展开反攻上涨行情,并且通常在金融板块中后发制人。

   “上市险企一直重仓银行等金融股,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将逐渐缓和,大盘蓝筹股的春天即将来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将再次受益于此。”这是他们认为保险股价有滞后性的原因。

   不过,也有一些券商看空保险股。宏源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目前保险股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从长期看具备配置价值,但中短期内,上涨动力不足。

   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虽然估值的确已经落入历史底部区域,但仅从安全角度看仍不如银行股,而他只会在行情相对确立的情况下考虑保险板块。

   对于三大保险股的评级,各家券商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国人寿,大多数对于太保和平安都是一致看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