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行县域蓝海战略持续发力

2011年06月20日 05:23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周萃

  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广大县域地区,中国农业银行成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提供商。随着县域经济增长潜力的不断释放和县域金融营运环境的日益改善,拓展“三农”金融业务正在为农行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

  农行2011年一季度报显示,一季度存贷款增长较快,县域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3月末,“三农”金融业务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0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7亿元,增长6.42%;吸收存款385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04亿元,增长6.66%。

  更值得关注的是,农行两项运营指标实现行业之最,2010年贷存比为55.77%,为同业最低;2010年净息差位居大型商业银行之首,高达2.57%。与当前深为揽储困扰的同业相比,农行的贷存比指标相当乐观,这也为信贷规模控制与结构调整留有很大余地。净息差最高,使农行得以实现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农行经营管理出现的积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定位“三农”战略部署。

  践行蓝海战略 把握时代机遇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农行开展了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开拓县域市场。

  作为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载区域,县域地区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农行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拓展城市业务难以实现的独特资源。

  农行拥有我国商业银行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物理网点和数量最多的ATM等自助设备。在县域金融领域,农行通过位于县域地区的2048个县级支行和22个二级分行营业部,向县域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在物理网点和自助设备未能覆盖的地区,农行加强流动服务渠道建设。通过广泛的金融服务网络和长期耕耘,农行建立了丰富的公司和个人客户基础。以客户数量衡量,农行是中国最大的零售银行,县域个人客户数量达1.9亿。

  受益于遍布城乡的强大分销渠道和长期积累的客户基础,农行获得了稳定而低廉的存款来源。农行负债业务在规模方面长期居于同业领先地位,截至2011年3月末,农行县域存款在四大行中占38%,较2010年末提高了0.38个百分点;存款增量份额为41.62%,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6个季度存款增量位居县域四大行第一位。

  “在存款准备金率屡破历史高位、存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农行县域存款客观上发挥着全行负债业务稳定器的作用,对稳定全行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型银行一季报显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的贷存比分别为60.0%、55.71%、74.9%、62.48%、71.63%,贷存比考核逐步加码后,相对较低的贷存比指标,将为农行信贷规模与结构调整留下较大腾挪空间。

  不仅规模最大,农行负债业务在结构方面的优势也较为明显。由于县域地区投资渠道相对较少,储蓄是最主要的家庭金融资产,使得农行个人存款占比达到66%。此外,农行县域活期存款占比57.8%,在大型银行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以个人存款和活期存款为主的存款结构,使得农行存款成本在同业中保持领先优势。2008年和2009年,农行存款付息率分别为1.98%和1.49%,为大型商业银行中最低水平。截至2011年3月末,农行存款付息率为1.26%,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较低的存款成本以及较高的贷款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推动农行净息差上升,一举成为净息差最高的大型银行。2010年,农行净息差达到2.57%,比建行、工行和中行人民币业务的净息差分别高8、13、30个基点。受益于息差扩大,2010年农行实现净利润949.07亿元,增幅46.0%,超额兑现了上市承诺。

  搭建专业架构 显现差异优势

  农行能够分享县域经济增长的成果,形成不同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独特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县域业务与城市业务的差异较大,具有“期限短、规模小、需求频、使用急、客户散、差异大、风险高”的特点。鉴于这些复杂情况,农行决定采取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模式。

  农行从2007年10月开始在8个省区的123个县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工作。2008年3月开始在四川、福建等7家分行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2010年5月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8家分行的561家县支行。农行通过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模式,在行内清晰划分城市和县域的机构和业务边界,在组织模式、产品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因地制宜的差异化业务运营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县域业务经营管理模式。

  这些不同于城市业务的制度安排和业务政策包括:实施独立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推出了统一的“金益农”“三农”产品品牌,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提供特色产品;根据县域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不同于城市业务的信贷政策;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风险管理措施等等。伴随着这些变革效果逐步兑现,农行县域业务在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中间业务发展、成本收入比和信用成本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

  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农行县域支行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同比增幅37%;成本收入比39.8%,较2010年下降7.9个百分点。不考虑管理行费用分摊和总行计提拨备,一季度有1958家县支行实现盈利,盈利面95%。其中,有23家县支行盈利过亿元。

  服务县域经济

  再谱惠农新篇县域业务这片蓝海为农行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行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将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持续加大“三农”和县域重点领域的资源投入,着力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拓宽“三农”金融服务渠道,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农”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

  在今年信贷规模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农行力保信贷资源向县域倾斜。今年3月底,县域贷款余额达1.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67亿元,增速6.42%,较全行高1.5个百分点。

  农行不断深化“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驱动”的农户金融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支付、结算、信贷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代理等综合金融服务。自2008年4月发放惠农卡以来,发卡量和农户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农户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3月末,农行共发放惠农卡超过7100万张,覆盖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农户。为623万农户提供了小额贷款,余额达1028亿元。通过惠农卡,为519个县的农民提供新农保资金归集、管理和发放服务;为345个县的农民提供新农合资金归集、管理和发放服务。

  在稳定现有农村网点总量基础上,农行加快网点改造和转型,提高网点服务能力。在西部偏远农村,通过组建流动客户经理组、马背银行、汽车银行等形式,努力解决金融服务空白问题。通过加大ATM、POS机、转账电话等自助机具的投放力度,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服务方式,试点推广助农小额取款业务,延伸服务渠道。截至2010年底,农行县域自助银行达到5060个、自助服务终端6000余台,ATM2万余台、POS机13.71万台、转账电话94.7万台,自助机具数量在县域位列金融机构首位。

  围绕农业产业化企业金融需求,农行提出“龙腾计划”,与农业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署了《银企合作备忘录》,针对性地提供信贷、国际贸易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融资策划等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

  2010年,农行以全国百强县、千强镇为重点,支持县域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项目、市政交通枢纽工程,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等,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