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时评:公益机构重建公信力不能只靠整改

2011年07月07日 01: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汪晓波

  郭美美事件至今余音未了。在舆论压力之下,红十字会迅速着手一些整改措施。据悉,红十字总会今年酝酿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红十字会捐款查询平台也或于本月上线。

  郭美美事件反响如此之大,不是社会舆论对一个炫富的年轻女子的猎奇,而实在是因为牵涉其中的半官方公益慈善机构落入了信任危机的泥淖中。公益腐败比之其他类型的腐败,更令人忍无可忍。慈善事业的核心思想是“利他”的,是对他人的一种关爱,而公益腐败却是对爱的亵渎。

  任何一个缺少必要监督的机构都可能滋生问题,红十字会自然也不例外。公益机构的生命在于公信力。照理说,任何一点伤害公信力的行为,都应是公益机构高度警觉的事情,但现实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如此。伴随着一个个提不上台面的负面事件曝光,公益机构的公信力不断被透支,日益呈现弱化态势。

  尽管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说明郭美美事件的背后,隐含着红十字会的某些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带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公益机构,红十字会必须正视当下的信任危机。失去了信任,红十字会注定不会拥有未来。而要重建公信力,光靠开几次新闻发布会,说几声不痛不痒的外交辞令,显然远远不够。红十字会当拿出具体的整改举措来。

  红十字会目前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主要就出在不透明上。包括组织信息的封闭、善款使用的不够透明,以及运作效率不高等,都久为人所诟病。正因为信息不透明、收支不规范,红十字会内部才会出现轰动一时的奢侈消费事件。过去的种种负面问题累积在一起,再加上郭美美事件的叠加影响,红十字会已经走到一个危险的边缘。如果缺少有效手段改变民众对其的观感与印象,这家公益机构确实难言还有多少发展的空间。

  从红十字会的内部改革与整顿角度看,建立公开的公益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公益机构的透明化管理,应是当务之急。其实从红十字会正在酝酿的举措来看,其打算推出的相关制度性监管举措都是朝着正确方向在努力。不过,一个值得追问的命题是:如果当下的状况毫无改善,那么红十字会的努力还能够挽回人心吗?

  这里所说的现状,是指主要公益机构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是一种政府垄断下的慈善事业。而人们知道,慈善事业其实更属于民间。至少在当下,如果民间慈善事业发育不足,半官方公益机构就缺少竞争的压力,这对改善其制度建设与行为举措,并无益处。

  贫困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解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解决的穷人与贫困问题,一要靠政府,二要靠慈善事业。前者是官方的,依赖于财政等手段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以缓解贫富差距,为社会弱势阶层托底;后者是民间的,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对“自利”情结走向极端化的纠正。

  当红十字会走到今天的困境,为重建公信力计,其内部整改自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鼓励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形成竞争压力。如果红十字会在竞争之下,依然是公益领域的主流机构,那就说明它真正走出了困境。

  鼓励民间慈善,其中一个关键,是培育慈善类的非政府组织。社会分工的属性注定了各种社会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功能的差异。在许多方面,包括在慈善事业上,非政府机构大有可为。在法制健全的条件下,鼓励民间慈善将可减少公益腐败现象。

  我们注意到,民政部门7月4日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这意味着上述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无需挂靠主管单位。这个政策,对于促进民间慈善事业的发育,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这个社会能从红十字会的窘境中进一步认识到民间慈善的意义,这应算是另一个好消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度评论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