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小加的新万言书 港交所行政总裁直面改革挑战

2011年07月28日 02: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郭兴艳

  记者出身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再次出手。

  7月26日晚,一封颇具论文风格、长达13页、洋洋洒洒10128字的文章——《论香港交易所市场改革措施》出炉。港交所首位具有内地背景的“海归派”行政总裁,在文中细数改革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和理念。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知情人士了解,这篇充满了思辨和对趋势判断的文章,由李小加执笔,其团队对部分背景加以补充。但与去年9月20日李小加发表首篇万言书《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六个问题》后叫好声一片不同,此次各位看官观感不一。

  没有硝烟的战争

  “很有准备和概念。”已粗略看过上述长文的香港证券商协会主席蔡思聪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如何做到他强调的公平公正并没有细节,我们需要消化文中的逻辑后同会员协商。他笑着补充说:“好像打仗一样。”

  拉响警报的是今年7月13日的一次大型抗议活动。上百位来自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的证券经纪聚集在港交所交易大厅前。抗议人士还向李小加递交公开信,反对港交所以延长交易时段为首的一系列改革。

  当晚,李小加与香港七大券商和经纪团体人士闭门晚宴,试图沟通和化解。七大券商协会包括中资证券业协会、香港证券商协会、香港证券业协会、香港证券学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网上经纪协会和香港专业财经分析及评论家协会。当日中午组织抗议活动的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主席王国安也获邀参加。

  “一关门,李小加开口就说,‘砸兄弟姐妹饭碗的事我不会干’。”一位参加晚宴的中资券商人士昨日向本报透露。

  香港本地华资券商却不这么认为。

  据蔡思聪介绍,香港共有数百家券商,分为A、B、C三组,以高盛为首的外资大行都在A组,A组券商的日交易量,占每日市场交易总额逾一半;香港华资券商一般在B、C组,特别以C组居多。在市场交易畅旺时,以交易量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已从以往的四成降到了一成四。

  某中资券商人士更指出,中资券商大部分在B组,目前香港本地的华资券商市占率仅介于5%~10%之间。

  蔡思聪认为,目前的改革措施偏向大行,“香港证券市场是华资经纪从无到有打出来,我们不是政府负担,虽然肯定会越来越少,但希望不要加速死亡。”他说。

  王国安昨日向本报表示,现在市场交易量的贡献者主要是对冲基金和权证发行商,“改革措施纯粹从商业决定来看是对的,但不可否认代表了既得利益者。”他说。“晚些我们会发文章来驳斥(万言书),”他放下话来,“我们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万言书捍卫改革

  在新的万言书中,李小加对上述说法进行了驳斥。

  “最近市场上对于改革措施的舆论声音出现了‘标签化’的倾向,把一些改革措施描述成为大户与小户之间、国际与本地之间的‘阶级斗争’,或批评交易所有意使香港市场失去金融安全,我个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在文中说。

  任何改革都是举步维艰。三年任期过半,李小加和他公布的三年战略规划,均到了中期考核的阶段。

  李小加在类似于中期自我评估考核的万言书中对八项具体改革措施,给出了轻重缓急之分。

  “必须做”的是提升资讯技术基础设施和改革结算所风险管理措施;实现交易时间与内地开市同步、引进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则是“应该做、主动推”;缩小买卖价差、引进收市竞价时段和隐名交易,仅处于“理性思辨、凝聚市场共识”阶段。

  目前港交所已确实推行的改革只有交易所交易时间延时。今年3月7日,港交所与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午同步开市;港交所董事会已批准,明年3月起,交易时间再进一步延长,业界午休时间缩短至1小时。

  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的措施已向市场进行了咨询,改革结算所风险管理措施则刚开始向市场征求意见。其他措施,包括缩小买卖价差、收市竞价手段、隐名交易、引进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等,则还处于研讨阶段。

  蔡思聪说,目前交易延时但市场交易量并没有增加,不少经纪中介“做得多,钱却没多赚”。李小加对此承认,中小经纪和前线员工是“(交易延时)改革成本的最大承担者,而享受改革益处却有限。他们的不满与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但与内地交易同步开市,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为“港股直通车”作准备的关键,李小加说。

  海通国际行政总裁林涌昨日告诉本报,香港作为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仅有5个小时的交易时间,而全球证券交易所的每日交易时间都已在6.5~8.5个小时。他指出,交易时段延长除弥补现有不足外,还可通过增加与内地A股交易时间的重叠,增强AH股联动性,吸引越来越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投资港股。

  中资券商协会主席、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阎峰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不与内地A股接轨,无法对即将获得突破的跨境ETF(交易所买卖基金)产品进行有效对冲。

  阎峰称,对于小型的华资券商来说,关键是成本问题。林涌也指出,港交所已在向券商征收标准按金和浮动保证金这一制度上,豁免了中小券商500万港元的按金,以减轻中小券商的资金压力。

  备受争议的改革者

  据了解,李小加此次撰写万言书,主要是由于上次闭门晚宴后,发现华资券商对改革颇有误解。“香港人对大情况的判断,跟他的看法不一致。”了解李小加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李小加的内地背景令他对未来的趋势有不同于香港人的判断。

  现年50岁的李小加原籍东北、生于北京。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他曾在《中国日报》担任约两年记者编辑工作,之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新闻系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

  随后他从律师事务所跨界到美林证券,并于2003年成为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凭着近20年的华尔街法律与金融经验,李小加在2009年底成为港交所首位内地背景行政总裁,并于2010年1月16日正式上任,2010年3月公布《战略规划2010~2012》。

  有内地券商人士曾说,李小加是迄今为止在香港金融界“最有实权的内地人”。但也有香港本地基金经理认为,李小加受外资大行文化影响深,显得“aggressive”(激进)。

  蔡思聪则评价称,李小加是一位“很勤奋的人”。“他从内地一路闯出来,好想做事,但他不是在香港长大,之前一直在外资行做,未必了解华资行的历史文化和转变。”

  李小加则多次表示,牢记中小经纪的贡献,尊重市场的传统、管理与运营习惯。他所推出的改革措施,其实都是港交所董事会共同做出的决定。上述内地券商人士也指出,李小加只不过是在推行港交所董事会所制定的政策。“那些要进行的改革措施已经挂在港交所网站好几年了。”他说。仅交易所延时一事,经过十年才最终实施。

  李小加的梦

  了解李小加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与前任相比,李小加还面对着目前国际交易所竞争激烈的新情况。

  在这篇“万言书”中,李小加给港交所作出了全面的定位: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内地企业的“首选海外集资中心”以及“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而要实现这三大中心目标,涉及三类市场改革八项具体措施。

  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高达21万亿港元,港交所去年IPO(首次公开上市)集资总额以8500亿港元称冠全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领先优势,IPO集资1822亿港元,看起来形势依然大好。

  但李小加认为港交所已到了从内地企业海外集资中心,结构转型为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阶段。

  他判断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内地在未来几年会从贸易项下的开放,进入到资本项下开放的渐进的快车道。而内地资本无论以什么形式“直通车”到港,香港市场将在深度和流动性上再扩容。

  “成千上万的内地投资者不来则已,一来肯定会对香港市场承受力带来巨大压力。如果香港届时没有准备好,资金会毫不犹豫地流到别的市场。”他呼吁,时不我待,主动翻开新篇章。据他早前介绍,港交所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人证港币交易通”的设施,为在香港进行人民币证券的交易提供二级市场流动性支持。

  经过这个多事之夏,李小加能否收获盛夏的果实?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