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30日 02:01 来源:中国经营报
陈伟
专访魏杰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倒闭潮”危机在长三角、珠三角此起彼伏,不少人都把企业倒闭原因归结为信贷紧缩。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企业倒闭不一定是因为紧缩导致。他判断,此轮通胀短期之内不会结束,危机或将逼迫中小企业完成自身的体制创新。
中小企业要更加重视宏观经济走势
《中国经营报》:最近不少地方反映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是因为多元化扩张,有的则是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在信贷紧缩时出现了问题,你怎么看?
魏杰:融资难每一次出现的时候都是国家实行紧缩的时候。一到货币紧缩企业倒闭现象就比较多,因此大家都把这个原因归结于货币紧张,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融资难的产生,并不一定是因为(货币)紧缩,货币紧缩了,企业倒闭了,现象是吻合,但企业的倒闭并不一定是因为紧缩而引起,这个要详细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在紧缩时导致资金链紧张与企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和多元化有关。一些中小企业都想变成大企业,就不可能不扩张,同时在经营上作为一种创新,需要选择新的产业方向,这两件事有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在货币宽松的时候显现不出来,一旦货币政策收缩,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这提醒我们,中小企业对宏观环境的判断很重要。宏观环境是时刻处于波动状态的,企业扩张状态和宏观波动状态要吻合才行。不能在紧缩的时候还在进行规模扩张,在货币收缩的时候如果规模扩张还没完成,和宏观环境没有吻合而撞车了,这是企业本身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自身的体制问题。中小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较少进行融资渠道的创新。在信贷紧缩时,他们认为货币很少,但实际上市场上的货币很多,但资金流不到企业去,融不到资金是因为企业没有创新的融资途径。这样的结果是,一旦货币紧缩,中小企业就承受不住。
当然,金融体制也有问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导致的结果是银行有钱也不会贷给它,因为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可担保抵押的东西,甚至有些连财务报表都没有,这是企业自身的原因。这也提醒一些中小企业,要将自己打造为一个有信用度的企业,也要进行融资渠道的自我创新。
企业体制创新的重点在于降低成本
《中国经营报》:你谈到中小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外部宏观环境,那你对下半年或者未来两三年的经济走势是怎么看的?
魏杰:下半年通胀肯定还会加剧,短时期之内不会有太大的缓解。通胀分两种,一种是需求拉动,这主要是货币太多了,需求很旺盛;另外一种是成本推动,成本上升快通胀就厉害。目前中国经济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者都存在。但是首先是需求拉动,市场上的货币实在是太多了,在需求拉动很厉害之际,货币发出来就转变为储蓄和收入,进一步推动成本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很高。对于中央来说,收缩流动性,则企业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进而很快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进一步推动了成本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面临融资成本上涨,又面临成本上涨,所以短时间内通胀是不可能结束的,我估计没有两三年通胀是消化不了的。一是因为依靠货币政策,只对解决需求拉动的通胀有意义,解决成本通胀要靠减税,但现在没有减税空间,因为政府不愿意减,政府有财政赤字,还在大规模投资,没有减税空间。
《中国经营报》: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太乐观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具体应该如何应对?
魏杰:企业必须要进行体制创新,体制创新的重点在于降低成本,成本必须加速下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是生存不了的。体制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了。
创新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企业不能过度地依赖货币政策。具体来说,企业要在法律允许的环境下,正视民间信贷,创造环境,直接吸引投资者;对自身进行体制改革,比如可以股权多元化,搞合伙、合作企业、公众企业,把企业改造成一个开放的,别人可以进来的企业。现在市场上类似的钱非常多,都在寻找这样的机会,我认为时机已经很成熟了。
《中国经营报》:你觉得这轮危机能否促使企业完成自身的体制创新?
魏杰:我认为完全可以,这次通胀会推动中国的企业进行体制创新。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大企业也存在,这会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其核心是降低成本,主要的办法是专业化协作,精细化生产。
据我所知,温州已经开始了这样的体制创新。如以往是民间资金把钱高息借给有订单的人,但现在已经变为,你有订单但没钱,那就引入资金进来,分掉一部分企业的股权,大家共同发展。
现在并不是市场上的钱少,而是企业没有做好接纳这些钱的准备。中小企业可以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合作企业,公众企业,接纳社会化PE进入,所谓社会化PE,就是让社会资金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与PE相比较,只是少了中间的环节。
从企业成本的角度来说,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使用中的浪费,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一步节约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效率,企业通过分工协作,朝专业化、精细化的角度发展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目前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主要生产的还是成品,不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
体制创新是我们经济转型中的一个大问题,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体制创新的最佳时期,是逼企业进行创新,不创新企业就活不下去了。结构调整最终还是技术创新问题。
企业要学会在经济转型中发现机会
《中国经营报》:“十二五”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顺利发生吗?
魏杰:这一定是很困难的,你不能往前看,你要往后看。朝前看会只有目标没有方向,看不到头;要朝后看,五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原来是这样走过来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调整一定是个艰难的“自杀”过程,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长期的、痛苦的,但要看到变化。例如,经济结构调整有一条是从外向型增长方式转向内需发展,过去有三句话概括: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创汇。但现在是强调进口,强调中国资本走出去,强调用汇。这种转变,一定会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比如希腊出现问题,就给中国提供了巨大机会,希腊公共产品改革一定会把大量的基础设施都让出来,这就给我们的企业创造了机会。要转变概念,而不是简单的出去办个工厂。
具体到当下,对中国企业来讲,不再是简单的内部环境问题了,主要是对外部环境的判断。比如说,这次调整结构,我有什么机会,或者将丧失什么机会?如何在社会转型中,发现企业自身的机会,是企业在现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报实习生林长伟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