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东莞升级幻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20:1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王超 王长风报道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产业政策。高层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状况已难以持续。自此,我国进入了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

  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的珠三角、长三角自然成为了转型升级的先驱者。各种调研组开始奔赴这里进行调研。出口转内销、产业转移、创建自己品牌等问题都一一被列为主题先后进行探讨。

  不过,转型升级可不像原始积累那么容易。吃惯了快餐的东莞显然对满汉全席不是太适应。

  东莞的宏大理想

  金融危机让东莞人清醒地认识到,东莞加工业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依靠外单拉动发展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东莞必须进行转型。

  在回应中小企业倒闭潮时,东莞市副市长江凌明确表示,东莞的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应对目前的困境,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升级转型。如果我们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不调整、不改造、不提升,仍然依照旧模式去做,是很难走出困境的。具体到每个企业的策略,即应加快提高自动化程度以减少人工成本,外销企业要积极拓展内销市场,要增加使用人民币结算以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等。

  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东莞市政府颁布了《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规划提出,落实“三来一补”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政策,加强对来料加工转“三资”的引导。设立内销“快速通道”,支持和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扩大内销份额。支持企业创建自有品牌,推动加工贸易扎根本土。

  到2012年,东莞将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打造5个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50个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发展一大批“专、优、特、精”的中小企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企业主营收入的2%,专利申请量达到1.5万件,授权量达到1万件,商标注册量达到4万件,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拥有量达到60个。

  东莞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008年以来,东莞有数千家企业改变了市场结构,加大了技改投入,强化了品牌运作,提高了经营效率。至今,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而一般贸易占比则大幅增加。“三来一补”型企业也由原来的六七千家降到了三四千家。

  “经过几年的市场倒逼以及政府的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有了明显成效,企业应对成本压力、市场变数的能力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江凌说。

  转型升级宜缓不宜急

  由于缺乏足够沉淀和积累,东莞的转型升级注定一路坎坷。

  在东莞人还沉浸在转型升级初战告捷的喜悦中时,诸多隐藏的问题已经一一开始显现。

  东莞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土地资源匮乏。虽然东莞一直不断提高项目用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但30多年的高速狂飙已经让土地问题积重难返了。大量的土地依然被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企业所占据,留给高科技产业的空地依然不多了。要想让这些传统产业搬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但是产业转移并非一蹴而就的。“内陆地区的人工成本确实较低,但在产业环境及相关配套方面却差距很大。再加上物流成本过高,基本上无利可图。”东莞市外资投资企业协会道滘分会秘书长梁国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东莞宏德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黄思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我们公司的产品只能走水运,根本无法搬到内陆去。

  传统企业的转移也可能会遭到当地镇政府的抵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镇一级政府与市政府对转型就有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转型是可转可不转,因为企业转型将有可能带来劳动用工、土地租用的减少,对当地的餐饮也有影响。

  东莞企业的升级转型还面临人才和资金匮乏的问题。东莞企业大多是从代加工起家,资金和人才上虽然有一定的积累。但与培养一个品牌所需的量相比,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所有国内外的一线品牌无一不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才做到如今这个地位。东莞的企业最多也不超过20年,想要跨过这一步几无可能。”梁国红说。

  除此之外,东莞市政府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一位在东莞投资的台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早在5年前他就有转型动力,但发现不可行。东莞乃至国内,营商环境太差。不仅税收高,收费名目也繁多,每个政府部门都可以来收钱。以前利润高,跟他们分享无所谓,但现在利润这么低,根本就没法打点他们了。“政府制定政策也缺乏持续性,会让外资不敢投资更新设备。”

  转型升级无疑是今后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但不能太急了。梁国红建议,企业转型升级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企业转型升级更不能把根丢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而不是拆了灶台,另起炉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