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财政部警示地方债务风险 资产变现或成重要还债途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0:08 来源: 南方周末

  “从偿债条件看,除财政收入外,我国地方政府拥有固定资产、土地、自然资源等可变现资产比较多,可通过变现资产增强偿债能力。”

  4.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今明两年集中到期

  据审计署近期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

  8月15日,据权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示,2011年与2012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在2016年到2018年,其他年份到期债务约占14%—17%。

  该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部分到期平台贷款出现违约迹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势头。此事件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国务院已经明确,对于本息偿还困难的平台,地方政府将是化解风险的首要责任人。财政部也提出了部分省(市)试点发债的初步方案。

  财政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审计结果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有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相对其经济和财力偏高,但只要采取措施控制新增债务,规范当地政府债务融资行为,风险也是可控的。

  财政部同时指出,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如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等。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需要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部表示,将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并抓紧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资产变现或将成为还债重要途径

  据《北京商报》8月16日报道,为偿还地方债务,避免债务产生的风险隐患,包含土地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变现或将成为还债重要途径。上述财政部方面也表示,“从偿债条件看,除财政收入外,我国地方政府拥有固定资产、土地、自然资源等可变现资产比较多,可通过变现资产增强偿债能力。”

  尽管政府控制的资产变现可成为政府偿还债务的重要来源,不过,根据近期南方周末网的一则报道,1-5月,全国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比2010年同期下滑了5%,其中住宅土地出让金下滑14%。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正在“缩水”,而这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还债能力。

  据悉,在地方融资平台最旺盛的地区,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资产,被大量收储,注入平台公司,目前这些地方恰恰就是资金最吃紧的地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大部分是土地抵押贷款,很多还款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如果土地市场继续低迷,地方的土地出让收益继续缩水,会使土地抵押贷款的债务开始恶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指出,近年来,随着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逐渐减少,而保障房建设的集中开工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数量,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由此,地方政府可能会推动其控制的国有企业集中上市,以增加偿债的途径。

  “地方政府控制大量国有企业,该部分企业如果能顺利实现上市,能盘活政府资产,企业上市后,能成为地方政府变现场所,该种途径能增加收入,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王军表示。上一页1下一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