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吴大崴的妙手禅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15:16 来源: 《法人》书法家吴大崴的妙手禅心
吴大崴把“禅意”引入书法创作,打破“固有”,强调“自然”、“本心”,注重“意趣、率真、本性、自然”
文 李洪臣(北京报媒集团执行总裁)
吴大崴,原名吴孝伟,号妙一、妙一居士等,被世人称为“三福先生”,即:祈福,写福,送福。196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毕业于河南大学,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任世界福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书法艺术协会执行主席,《佛教艺术》杂志创办人兼总编辑,中华黄河基金会慈善大使,世界科教文组织专家,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名誉会长,当代著名禅意书法大师。被世界华人协会创办人兼会长程万奇先生称为“书法奇才,大家风范”
吴大崴师承名家、才华禀异。书艺精湛却淡泊明志,身居闹市,却超然世外。他把“禅意”引入书法创作,打破“固有”,强调“自然”、“本心”,注重“意趣、率真、本性、自然”。
在创作实践中,强调“意象”形式,超越技法条框,注重于线条节奏的自然变化。落墨于纸,禅定于心。他立志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创办世界福文化促进会,把书法艺术作为载体,传播“福”文化,以全新的“福”文化理念,让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味人生的幸福。
台湾国学大师李星汉先生著文赞曰:“观妙一书,初始‘静如处子,郎月清风,禅意淡定’。 瞬间,犹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其心有意,其象无形;吾以观,感慨系之。”
吴大崴先生多年来潜心于佛教艺术研究,创办《佛教艺术》杂志,推崇禅意书风。他崇尚欧阳修“学书为乐”的主张,应和苏轼“天真烂漫为吾师”的观念,心仪“率意而为、唯真为美”的书法观。
吴先生认为,无论做人还是作书,都应顺其自然,从天地万物中体悟“道”、“理”,以达到“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样才能合乎禅理,顺乎真心,其艺其境自然高格。
禅的宗旨是让全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禅理还认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世间万物是相通的。所以在书法风格上要力避繁杂、浮躁,力求简、朴、空、静,使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使艺术产生“笔不到而意至”的妙趣,达到“书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禅境。
在日常生活中,吴大崴先生宽厚待人,谦卑自律,坦坦荡荡。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与吴大崴先生颇有信缘,感其人品艺德,欣然题赠:“妙手禅心”。
吴大崴访谈录
李:“禅意”和书法的结合是一种创新,您对书法创作中融入“禅意”佛法是怎么理解的?
吴:禅,梵语称“禅那”,本义是指深沉的思想,或曰苦思冥想。佛家有一副楹联:“一口气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进肚里放出光明;两手把大地山川捏扁搓圆撒向空中全无色相”。禅意书法就是把禅的思想引入到书法创作中,使书法有禅的境界,禅意书风古已有之,不属创新,甚至“古胜于今”。把“禅意”融入书法创作,就是像上段楹联所言一样,要用极大的气魄和胆识纵横执握古今书法万象,真正走进去,然后打出来,清澈明透看书法。当然这需要大智慧和大艰苦,爱书法到“死去活来”方能体悟个中奥妙。至于我个人,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对待书法。平常心就是“看开”、就是“放开”、就是“超脱”。也就是说要以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包括书法。禅心于书,不“贪图功利”,那么内心自然能静下来,心清则志明思远,更清楚的认识书法。像孔子“知之、好之、乐之”那样对待事业,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新。
李:您对“福”文化是怎样理解的?
吴:“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卜辞中就有“福”字出现。历代“福”文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但不外乎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古称“富、贵、寿、考”为福。其意指:福寿康宁,平安吉祥。福文化就是人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幸福”生活感觉指数的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综合反映。
李:为什么要致力于传播“福”文化?
吴:一、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不能放弃,而应该挖掘、保护、发展,使福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广大,造福后人。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福文化理念亦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更需合理引导。物质的发展使人们盲目认为“有钱就有福”其实不然。福是一种“自足”,福是一种“平常心”,“福在内心,不劳外求”。因此我们要以劳动为幸福,以自由为幸福,以创造为幸福,以和谐为幸福,以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为幸福,以无私助人的品德为幸福。
三、挖掘、整理、弘扬福文化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福文化的宣传,以提高人们的幸福观念,有利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社会和谐进步。此乃福泽后辈,功德无量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