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易宪容:影子银行流入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7:05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如何把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限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得界定清楚“影子银行”的形态、风险点和监管定位,建立可靠的防火墙,防范监管套利,规范各种融资工具及融资市场

  易宪容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

  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

  在“影子银行”中,金融机构的融资来源主要是依靠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而不是如传统银行体系那样,融资的来源主要是存款。而“影子银行”的证券化最为主要产品就是把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它还包括了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结构化投资工具、拍卖利率优先证券、可选择偿还债券和活期可变利率票据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市场各种各样的信用扩张工具。

  而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

  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这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银行倒闭等。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

  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体系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比如,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美国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发展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产品。截至2007年底,传统金融产品总值约为70万亿美元,1999年至2007年间,其年均增长为5.9%。而衍生产品名义合约额超过了165万亿美元,其年均增长为21.7%。

  在中国,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对流动性进行收缩,尤其到2011年之后,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对泛滥流动性收缩工具在增多,规模在扩大。比如无论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利率上调,都对过度扩张的银行信贷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国内房地产泡沫并没有随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逐渐地挤出,不断地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国内房价飚升。如全国住房平均价格从2010年底的4724元上涨到现在的5188元,涨幅达到10%。

  房价飚升,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其繁荣与发展一定是建立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上的。房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央行货币政策又对银行信贷进行数量及价格上的严格管制,这就导致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工具把银行表内业务移到表外,出现了如借银信产品、理财产品为企业发放贷款等与“影子银行”相似的情况,小额信贷公司、担保机构、典当行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民间借贷、网络借贷等所从事的业务,都成了不同信贷扩张的工具。

  尽管中国版的“影子银行”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子银行”有很大差别,后者主要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而中国“影子银行”主要是通过把银行信贷扩张由表内移到表外,但是其实质都是通过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就是如何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大量的资金通过这种“影子银行”流入房地产时,不仅会把国内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而且也在给国内的金融体系聚集巨大的金融风险。

  因此,如何把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限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得界定清楚“影子银行”的形态、风险点和监管定位,建立可靠的防火墙,防范监管套利,规范各种融资工具及融资市场。否则,政府希望在严格管制的基础上来规避银行体系的风险是难度很大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