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田志和:引领粮食测水新革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21:21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胡增民

  提要:经过15年的孜孜追求,田志和这位普通的东北汉子,研发出了能快速准确地测试粮食水分的“水浸悬浮法”,破解了困扰世界的难题,赢得业内专家的普遍赞叹,甚至“轰动”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中心和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人物简史:田志和,1965年2月生于吉林公主岭市怀德镇农林村。1985年考入吉林四平粮食学校,学习储藏检验专业;1987年毕业后到公主岭市粮食局粮油检验监测站工作;2006年5月创办公主岭志和粮食测水仪开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工程师。

  人物语录:1. 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勤奋中拼搏出来的。

   2. 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不能白活一回,要勤奋一生,干成一两件大事,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3. 搞研发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不服输,不灰心,乐观地面对一切。

   4. 人生的选择是多样的,只要你能迈出可喜的一步,就能在社会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5. 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没有好的产品,利用什么手段打市场都是无用的。

   6. 客户的要求高于一切,不仅产品要一流,而且服务要一流。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当今中国粮食检验行业,开出了一株虽不雍容华贵但却高风亮节的牡丹,就像一个骄傲的“公主”享誉京城,他就是吉林公主岭志和粮食测水仪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志和。

  浓浓的眉毛,高高的个子,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这是记者眼中的田志和,若非实地采访,很难把他和一个粮食行业的“爱迪生”画上等号。然而就是他,经过15年的孜孜追求,研发出的“水浸悬浮法”能快速准确地测试粮食水分,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曾“轰动”了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和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赢得业内专家的赞叹,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顺利进入了国家粮食行业标准。

  15年的漫长操守

  “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不能白活一回,要勤奋一生,一定要干成一两件大事,成功了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是田志和的座右铭。

  从跨出粮校的大门起,田志和就有一个愿望,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点事情。

  1992年,田志和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粮食测水上。接下来十几年的研发过程中,连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测水仪。

  1997年,一天半夜,田志和突然想起了一个思路,于是就从床上爬起来做试验,一直到天亮。那一段时间,他常常是睡觉前想问题,带着问题思考,在思考中睡眠。

  有一次,田志和看了中央电视台七套科教频道的一个节目,说的是美国宇航员上天之前,要在水中模拟失重,主要是水对人体有浮力,这就是物理学的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看完节目之后,田志和豁然开朗,样品里面本身含水分,放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它排开水的重量等于自身重量,样品中的水分就被排至“0”。

  做试验需要天平,传统的天平只有上秤功能,没有下秤功能,田志和用一个月的时间,改造了一个放在水里能够称重的天平。结果一做试验,误差与国标方法对比达7%左右,差距非常大。通过半年分析之后,发现样品里面含着的空气是导致误差的最大原因。于是,他想到第一个办法是压缩,压成药片似的,琢磨放在哪里压缩,最后想到用螺旋杠杆来拧,但拧出以后还是不行,误差还有4%~5%,后来想到用千斤顶,这样力更大,但还是不行,用大型压力机压,把盒都压扁了,还是不行。

  前进很难,后退又不忍心。

  每当他的试验失败时,他暗暗鼓励自己: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首先要战胜自己,不服输,不灰心,要乐观面对。

  他又想到破碎,一开始用牙齿咬,一次咬10粒,咬碎后再做试验,结果大有改进,因为在牙齿咬玉米粒时,空气基本排干净,误差达到了2%左右。

  他还试过用粉碎机粉碎,先称重整粒,再加水粉碎,结果效果相当好,误差基本在0.5%以内,于是就对小粉碎机进行改造解决误差问题。

  误差解决了。两年后,发现准确度又出问题了,温度一上16℃以上,准确度就不行了,他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道理,研究热怎么能不膨胀。

  准确度刚见曙光,又有了新的问题……就这样,田志和一次次把前面做的全部推翻,重理思路。

  田志和的岳父和大舅哥都是从事机械加工的,非常支持他这个女婿,他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型”科研小组来试验样机。一是粉碎不加水,二是金属样盒由大变小。

  冬去春来,他又琢磨了两三年用注射给压。当时岳父、大舅哥也用注射器打,由于用力不够均匀,便用机器给压,做出样机,逐步完善测水仪。

  测水仪试验成功后,他开始找试验点。在公主岭市的毛城子粮库、范家屯粮库、怀德粮库等7个粮库试验。

  转眼间到了2006年。这时,田志和的水分测试仪名声大振,公主岭的各个粮库都争着用。

  终获“准生证”

  田志和出名后,有人慕名而来想和他合作,让他的技术入股,但不让他介入具体运营,这等于是将技术买断。

  眼看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被别人抱走,田志和心一横,决定自己干。但自己干并不是一帆风顺。田志和深有体会地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搞专利发明,没有投入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发明专利人多数是乞丐。

  这么多年,田志和省吃俭用,用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做研究,前后投资40多万元。

  当初,他想自己办个公司,在当地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都可以,就是办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需要到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

  田志和清楚地记得,为了办理相关证件,2006年10月,他和表哥陈雨安几经辗转,借了一部车拉了3台样机到哈尔滨,找到了黑龙江省计量鉴定测试院的聂院长,聂院长叫过来分管检测的主任刘英茂。

  没想到刘英茂对测水仪不屑一顾:这东西我们见到的太多了,这太土了,现在世界上都没有准的,你能保证测的准么?

  在田志和诚恳的坚持下,他才同意做检测。于是,同一个样品,对方用国标烘箱法一次,田则用样机要做四次,验证其准确性和重复性,3分钟一次结束,四次结果重复差≤0.2%,误差与国标检测法对比≤0.4%,3台仪器与标准误差≤0.5%。

  当天结果出来时,刘英茂激动地把田志和一把抱了起来,兴奋地说:“小田,对不起了,国际上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想到你给解决了。”

  紧接着,又按标准继续做了7天,最后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第7天,陈雨安又开车到哈尔滨去拉样机和接田志和回公主岭。

  这天中午,黑龙江计量院专门设宴招待田志和他们,平时很少喝酒的田志和那天破例喝了七八两白酒。

  吃过饭,刘英茂又把他俩送到哈尔滨瓦盆窑高速公路入口处,临别时,他紧紧抱着田志和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那是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眼泪。

  回来的路上,因为天晚了加上有雾,还有两人的酒劲没消退,考虑到安全,他俩决定在京哈高速的德惠服务区住下。躺到床上,俩人兴奋得睡不着,拿着盖有黑龙江省计量鉴定测试院大红印章的《计量器具型式评价报告》看了一遍又一遍。田志和心里说,这东西来之不易啊,15年的心血全凝聚在这小本子上了,这下好了,总算有尚方宝剑了。

  借着兴奋劲,俩人聊到凌晨两点也没睡觉,回味着十多年的酸甜苦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田志和在拿到测水仪的“准生证卡”之后,生产合法了,还注册了“公主岭志和粮食测水仪开发有限公司”,并且,选取了名字中的“志和”两个字,寓意为“志同道合”。

  小盒子的魔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正好在田志和身上得到了验正。

  俗话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公主岭,知道田志和的并不多,测水仪的销售也比较费劲,做广告吧,又做不起,再者当地粮库使用的已经饱和了,再拓展有局限性。但弟兄俩心劲蛮高,直想着怎么能让上级领导知道,包括国家粮食局的领导知道。

  正当俩人一筹莫展的时候,2007年7月13日下午,在当地黄龙食品有限公司上班的陈雨安平时喜欢看报纸,突然看到《粮油市场报》上一个9月22日在长春举办中国国际玉米博览会的广告,眼前豁然一亮,拿着报纸找到田志和说,“兄弟,机会来了!”正患感冒的田志并没有显得那么激动,说,大哥,这种展会一年有十次八次的,都是收费的,至少要几千元,咱现在是囊中羞涩啊!

  是啊,那几年,为了省钱,他买把推子,让爱人给他理发,到现在他还是留着光头,头发长了就自己理;为了省钱,几乎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尽管有时候需要外出,穿的西装也不足百元。

  一番论证后,俩人商议还是去碰碰运气。按照广告上面的电话打过去,最终以4000元的价格得到了B组第一位的展位,领导在铺上红地毯的主席台剪裁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志和的展位。

  尽管展位地段好,但别的展位都是用的三维电脑,还有大图片,而他们由于第一次没有经验,只是拉去一台土里土气的粮食测水仪。

  正当俩人在展会开幕式上看热闹的时候,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标准处的朱之光处长来到展位前,要与发明人见面。

  原来田志和的粮食测水仪与众不同,他的诱人之处就是把一个小小的圆柱体的皿盒装上粮食样品放在水中测试。就是这个小小的“魔盒”,吸引了众多专家和领导,也改变了田志和的“命运”。

  得到关注之后,田志和立即在现场进行演示,一连做了两遍。结果,两遍后误差不超0.1%。田志和在展会上讲解了设计原理,被测样品中含有3种物质(水分、干物质、空气),国标烘干法(简称干法)是通过漫长的烘干过程将水分排净,在空气中称量,换算出水分百分率;水浸悬浮法(简称湿法)是将空气排净,放在水中称量,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原理,水在水中失重为“0”,得到干物质重量,换算出水分百分率。两种方法都是称重测水法,不受各种因素干扰,原理极其可靠。

  田志和没想到的是,这次参展给他带来了多么大的一次机遇。

  田志和回忆说,那天同类产品展示的有10来家,都是来自北京、深圳、浙江、上海等地。

  当时,他和另外两家单位同时拿着干湿两个样品来做检测,其中一家用的是瑞典的近红外品质分析仪,能快速测试水分,每台售价6.8万元,但连做几次误差都太大;另一家是浙江的测水仪参展商,用的是电容法一分钟快速检测,结果样品一放没有数据显示,又打了两次干的,重复差为0.4%。而田志和做了三遍,重复差不超过0.2%。

  尽管展会上并没有谁直接表态,但大家分明把注意力纷纷给了田志和,指着他的展位方向说,放水里那个准。

  荣登粮科最高“殿堂”

  好戏连台。

  2007年12月,吉林省粮食质监站通知志和公司,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委托其验证他们的测水仪。于是,他们提了一台仪器赶到长春,做了20份样品对比。

  2008年4月6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打来电话,让他们带一台样机到北京去现场演示。

  4月8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的粮科大厦,那天正好各省粮食质监站负责技术的站长开会,当着这么多专家、这么高级别领导的面,田志和一边现场演示,一边讲解原理。接着,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主任杜政讲话,征求大家的意见。

  现任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时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的吴子丹第一个发言,并对田志和的论文大加赞赏。

  吴子丹说,到目前为止,田志和的粮食测水仪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是测水方法的一次革命。

  杜政总结说:“你们有两条路可走,第一,你们自己去开拓市场;第二,马上进入标准,当然,进入标准对你们企业也有好处。”

  当时,田志和没有马上回答,他沉思了几分钟,想着进不进,不知道怎么好。

  几分钟后,还是杜政催问,你到底进还是不进?

  这时候,陈雨安突然站起来,用洪钟般的声音就说了一个字“进!”事后,他给田志和说,兄弟啊,错过了这次机会,你15年心血就“毁于一旦”了。

  中国玉米非常复杂,品种达230多种,田志和的这个测水仪真是新颖,不可思议,而且还是自主产权,自主创新。吴子丹亲切地问田志和:“你是从哪里留学回来的?是美国的哈佛,还是英国的剑桥?”当田志和羞涩地说,“我是吉林四平粮校一个普通中专生”时,大家都很震撼。

  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有关领导关心下,志和公司的水分测试仪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北方地区对玉米进行了测试;在山东、安徽、湖北、江西、辽宁等地进行了小麦、稻谷的测试,测试结果都是理想的。

  15年磨一剑,田志和在付出了青春年华后,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2005年9月14日,田志和的粮食水分测试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2月18日,浮力法谷物水分快速测定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3月12日,粮食容重测量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0年10月25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告,将田志和的《粮油检验 粮食水分测定 水浸悬浮法》和《水浸悬浮法水分快速测定仪技术条件与实验方法》,分别作为粮食行业推荐性标准发布。至此,田志和的快速测水研究暂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背后他尝尽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也许是田志和的精神感动了上苍,每到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2008年5月份,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东北销售经理郭亮,了解到田志和每生产一台仪器就需要一个天平,看到他们的资料感觉不错,便拿了份田志和的资料回去。

  没过3天,龙腾电子的总经理张志便带人来考察,很快双方就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龙腾电子负责生产主机,关键部件由志和公司自己生产,他们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生产出3种型号的仪器。

  在此之后,田志和名气越来越大,测水仪的销量也越来越好。一直以来,公主岭的人见他都称他为“科学家”,其实他自己心里清楚,过去这样叫他是讽刺,现在称他才是发自内心的。

  而他毕竟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一方面研究粮食测水仪,一方面正在向进入国家粮食行业标准冲刺。

  2011年8月6日,田志和又研发成功了一种快速保水粉碎机,它的问世,填补了国际、国内保水粉碎机的空白,现在已办完申报国家专利的手续。“我们国家是产粮大国,如果保水粉碎机大量使用,可为国家和农民挽回很多损失。”田志和如是说。

  田志和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没有因其的“水浸悬浮法”快速测水仪的最新、最准,每检测一次近用3分钟,惟一进入国家粮食行业标准而陶醉,他就像一台永恒发动机,正在探索以更多的科研成果奉献给国家的粮食事业……

  对话

  引领粮食测水新变革

  在公主岭志和粮食测水仪开发有限公司,粮油市场报记者与田志和总经理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交谈,听到最多的是粮食测水的研究,最强的声音是“小人物要敢于破解世界大难题”。

  测量快速是最大的亮点

  粮油市场报:你为什么要坚持15年致力于粮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研究与应用?

  田志和:含水率作为粮食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粮食的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测定粮食水分对粮食部门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快速、准确、便捷地测定粮食水分,尤其是低温、高水分玉米的快速准确测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用“水浸悬浮法”快速测定水分,改变了传统以空气为介质的测定模式,填补了国际上水分测定方法的技术空白,具有既快速准确又节能环保等特点,用该方法替代烘干法,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粮油市场报:你的粮食水分快速测定成果的推广应用,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效益?

  田志和:对企业来说,不仅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一是可以实现粮食流通领域公平、公正、公开交易,杜绝人情粮等不正之风,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有利于提高粮食部门科技含量,将为我国粮油检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将成为我国快速检验方法仪器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用户首肯是最大的快乐

  粮油市场报:这么多年如一日坚持从事粮食测水的研究,动力是什么?

  田志和:实话实说,我这样做一是想脱贫,为了挣点钱;二是想出点名,人活着就是为了出名,不出名人家就看不起你。

  粮油市场报:你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田志和:每一次试验成功,就是最大的快乐,特别是在大型会议上演示,还有听到用户的首肯,心里比吃蜜还甜,很有成就感。

  粮油市场报:你回忆一下有哪一件事最难忘?

  田志和:当看到国家粮食局10月25日的通告(国粮通〔2010〕12号)上盖着国家粮食局鲜红的印章,宣布我们的水浸悬浮法和水浸悬浮法水分快速测定仪技术为推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时,当时高兴得3天没睡着觉。

  粮油市场报:在你多年的研发历程中,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田志和:每一次试验的失败,需要样机改进而没有钱的时候,感到很无奈和无助,因为我不像国家的科研院所有科研经费,每一分钱都要自筹,要东拼西凑。

  粮油市场报:创业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田志和:主要是市场脉搏把握不准,没有生产出客户需要、市场需求的仪器,现在已着手开发适应市场实用型的新型测水仪。目前的仪器主要是适应“白领”阶层,在化验室用可以,还要开发大众化的适应“工薪阶层”、适应农村粮食经纪人使用的。

  粮油市场报:你个人有什么爱好?

  田志和:最大的爱好是看央视7套科技频道的致富和科技探索类的栏目,有时能带来一些启发,平时喜欢琢磨,还爱看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书籍。业余时间也打打扑克、打打麻将。

  做好事业是最大的心愿

  粮油市场报: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田志和:我从2006年5月31日成立公主岭志和粮食测水仪开发有限公司起,抱定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态度,最大的心愿是把现在的事业做起来并做大做强。人活着就要做几件像样的事情,其中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生的幸福,我认为人活着不能自私,不能只为自己,要敢于向困难挑战,勇于进取,

  粮油市场报:下一步有何打算?

  田志和:一是尽快使自己研发的容重仪进入国家行业标准;二是新项目研发上,要研发稻谷的整精米率快速检测仪,现在是做一份30分钟,我研发成功后2分钟就可以搞定,同时,把我刚研究成功的保水粉碎机推向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