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外债两年翻番 热钱流入引担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20:0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刘红霞报道
囿于国内银根紧缩,“借外债”正在悄然蔓延。
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425.28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804.17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28.08%;短期外债余额为4621.11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1.92%。
这已经是短债连续第九个季度攀升。据悉,在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两年间,中国短期外债余额增幅达137%,短期外债占比也由两年前的53.90%攀升至71.92%。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外债的持续迅速增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目前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通道,举借外债可以“坐享”汇率收益。更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了预收货款、延迟付款等方式,这些贸易信贷都纳入了外债统计;二是受央行今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国内信贷规模缩小,借款成本不断上升,而外债的借款成本相对较低。
短债的不断攀高引发了业界的担忧。有专家提醒,在我国资本项目尚不可完全兑换的背景下,部分投机资金的“热钱”会披着贸易信贷的“合法外衣”进入,其在外债项目下就表现为短期外债,应控制短期外债的增长。并且,就国际经验而言,短期外债占比在20%至25%之间,属于较安全的范围,而我国远远高于该指标。
不过,鉴于我国超过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目前的外债规模较为温和,外部偿付风险不大。霍肖桦指出,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外债偿债率为2.9%,负债率为8.7%,债务率为32.2%,都处于安全区域。
外管局也表示,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相适应,因此,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我国外债安全。
“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以及最近资产市场的低迷,短期外债对冲击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担心几乎不存在,而该领域正是通常担心热钱冲击的主要原因。”民间智库安邦咨询行业研究员杨志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带有“热钱”性质的短期外债的增加也只是为了赚取汇率和利率差价而已。
从短期外债构成看,2011年6月末,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为3482.21亿美元,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5%,其中贸易信贷占52%,贸易融资占23%。
虽然短期外债比例持续上升并不能排除有部分投机资金披着贸易的外衣流入、流出的可能。但为控制短期外债的膨胀速度以此防范热钱流入,外汇管理部门一直保持着“高压”姿态,今年更是加强了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分析,坚持疏堵并举、标本兼治,制定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通过与多部门联合监管,提高了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控能力。
“为遏制违规资金流入,其对策是将加强银行结售汇头寸、转口贸易收汇、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的管理,并进一步下调2011年度境内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总规模等。”外管局局长易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