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台县建安乡:农业发展用上“组合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2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杨圣学 通讯员 金俊贤报道

  国庆前夕,记者来到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建安村采访。在村头,农民梁效元深有感概地对记者说:“建安乡变了,乡党委、乡政府不走传统农业套路,一门心思出奇招、出绝招,让农民种地学科技、上山找财路、水里捞生活,一件件好事都做在了农民的心坎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乡,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引领下,以新思路实现了“传统农业科技化、科技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效益化”,打出了农业发展“组合拳”,做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泥腿子”种田问电脑

  建安乡是农业大乡,靠种地吃粮由来已久,乡党委、乡政府重点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多次邀请市县农业专家举办科技讲座,组织行政村成立了农科信息站,网上下载农科实用技术,让“电教授”培训“土专家”,农民走上“神农网”。并开通了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决策处理系统,用电脑指导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种植方法,从土壤、气候、水分、播种、施肥以及一系列田间管理,都能在电脑上不失时机地找到正确答案。乡党委书记师哲喜还多方与农业部门联系,请来土地“医生”,在全乡开展测土施肥,让土地缺什么补什么。就连农民怎样种、种什么都要让电脑说了算。他们选择的优良玉米种“先玉355”,幼苗长势强,株型紧凑,根部发达,果穗大,粒籽长,早熟抗倒,稳定高产,亩产都在1000公斤以上。全乡立体种植已达到51%, 配方施肥70%,100%的土地使用上优良品种”,粮食年总产量达308万公斤。

  荒山上长出“金银果”

  位于五台县南部山区的建安乡,两面靠山,一面临河,上万亩的荒山荒坡从古至今只长草不长粮食,因荒致贫的现象使村民们只能“望山兴叹”。如何让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窝”?乡党委、乡政府本着靠山吃山的原则,号召村民们因山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中药材。建安村农民王笑义与妻子刘变梅早出晚归,一年四季劳作在山上,培育经济林45亩。如今,又是秋苹果下树的季节,一车车的优良品种“乔纳金”往外拉,最高卖到了每公斤2.4元。王老汉高兴地说:“今年收获3万多公斤应该没问题,6万元的票票稳拿在手。”像这样的林果大户全乡有二十几户,在3100亩经济林中已有1500亩挂果,成熟了的果实红艳艳、黄澄澄地压满了枝头,年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水中捞钱富农民

  在建安乡,一条滹沱河横贯东西,带动了沿岸许多水产养殖户。建安村农民康建军又看中了“水中捞钱”的好机会,贷款10万元,建起了36亩大的3个养鱼池,去年投入鱼苗10万尾,今年已收入4万元。常言说,“新思路决定新出路,新出路带出新效益。”乡长杨常胜告诉记者,现在,建安乡农民已摆脱了贫困,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已上升到6027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以年均递增11%的幅度,打出了特色农业“组合拳”,唱响了乡域经济“富民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