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配额指标与环保挂钩引争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1:47 来源: 中国经营报方辉
稀土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政策敏感期。
上半年的环保整治及8月的六部委联合整治都到了收官的时候。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稀土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的通知》,涉及“稀土矿山开采、生产、环保、出口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而年底又是来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指标申报和公布的时间,但与预料不同的是,年底的诸多政策变动信息并未拉住一直下行的稀土价格。
随着首批环保公示名单出炉,商务部将2012年出口配额指标与环保挂钩,以利益为纽带的配额重新分配也将影响各个企业的发展。
但目前配额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其存废已经被业内广泛讨论,以提价为宗旨的出口限制饱受诟病,配额制度需要回归其环保与资源保护的本来作用。
稀土整治收官
11月4日,环保部发布公示,16家稀土企业(其中冶炼分离企业10家,金属冶炼及综合利用企业6家)已通过本次稀土行业环保核查,其中7家为江西企业,其他9家中也多为南方稀土企业。
多位受访的企业家认为,这份名单应该只是第一批,后续还会有,“不可能那么多重量级的企业都落榜,尤其是北方轻稀土企业。”
不过,《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了解到,部分江西稀土企业确实在此次环保核查中没有达到要求,即使后续的名单出炉,一部分企业也难逃落榜的命运。目前环保部和工信部尚未对不合格企业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根据此前的稀土专项整治要求,此类企业将被关闭或者被兼并重组。
记者日前从环保部了解到,已经公布的名单中并不包含全部的合格企业,至少没有内蒙古、广东等地的大型稀土企业,但未来还会不会继续公布现在还没有安排。
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稀土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的通知》,提出由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牵头,外交部、发改委、公安部等11个部委参与组成5个检查组对全国10个稀土重点省(区)进行检查,涉及“国务院文件落实情况”、“稀土矿山开采、生产、环保、出口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此次检查实际上是对今年上半年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环保部相关整治文件的收官检查。按照此前的规定,各项整治都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向社会公布。
一位参与过整治政策讨论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是一次新的检查,但主要的环节还是环保,因为开采与生产环节,主要是由企业和地方管理部门主动填报的,检查组只能抽查,肯定会有漏网之鱼。
环保促配额再分配
虽然环保核查的全部结果尚未出炉,但11月11日,商务部公布的《关于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中已经将核查结果与申报资格挂钩。与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相比,生产企业申请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条件,增加了“冶炼分离和金属冶炼企业须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名单之内”这一条件,提高了对生产企业的环保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要求的增加实际上是贯彻5月19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22条”)的体现,不过很多企业家对近期公布的第一批名单感到困惑,因为同时接受检查的诸多企业中部分企业的环保条件已经达标,但没有上榜。
“我们也没有收到相关的通知,目前的名单中,赣州的主要企业都上榜了,还有少数几家没有出现。”江西稀土学会理事长孟庆江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配额的变化本身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本来应该增加的指标依然难以预测。
此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原院长王国珍曾对记者表示,按照国际标准,环保应该成为稀土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硬性门槛,“‘国22条’还应该细化,环保不是一次性投入,应该每年都核查。”王国珍说,对企业要长期约束,每年出口配额指标都要与环保挂钩。
对照今年的两批次出口配额指标名单,首批通过环保核查的16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拥有今年的出口配额指标,多数获得指标的企业没有出现在首批名单中,不过不排除未来还有名单出炉。
而上述稀土权威人士则表示,明年配额指标的重新分配难以避免,“已经有几家原先有出口指标的企业环保不达标,他们的份额给谁?应该会逐渐流向几家央企。”
对于明年可能会出现与今年相反的配额公布方式,业内也存在多种看法,但相对今年“前少后多”的形势,业内相对一致的观点是2012年上半年会较今年同期有所增加,下半年则要看上半年的市场表现。
上述观点记者并未在商务部获得证实,但根据工信部2009年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至2015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每年3.5万吨以内。
出口政策争议
“稀土是珍贵资源,长远看使用配额制度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但这两年的实践表明,稀土配额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拉升价格的工具,这就不正常了。”南京稀土应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仲山曾对记者表达对现有稀土出口配额制度的不满。
据记者了解,今年的稀土价格暴涨之后,原本炙手可热的稀土配额指标也变得不那么抢手了。江西一位稀土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在2010年之前稀土出口配额指标的价位在每吨5万元至10万元,到2011年初,上涨至每吨50万元,“但随后就没有什么市场了,因为第二批配额指标增加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稀土的价格已经让很多国外厂商也不敢进货。”
江苏一位稀土行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价格原因,今年上半年的稀土配额指标没有用完,下半年由于需方疲软,国外买家的数量锐减,今年全年配额指标过剩已成定局,“到10月底,配额指标的价格已经回落到了每吨10万元,考虑通胀因素,实际上已经回到了2010年初的水平。”
但鉴于“稀土是否真的稀有”的争论又起,业内很多专家都在多个场合呼吁重新审视稀土出口配额政策,此前包括包钢稀土公司总经理张忠在内的多位稀土企业人士都提出对稀土进行分类管理,出口不能搞一刀切。
孟庆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调控过多以价格为导向,而忽略保护本身的意义,今年这样的暴涨暴跌实际上对企业的伤害很大,“如果配套措施不到位,只是针对价格,很容易出现暴涨暴跌。”
而据记者了解,针对企业学界反映,相关部门也在酝酿对“一刀切”的出口政策进行调整,按照业内的诉求,目前应该对中国独有的离子型稀土进行保护,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少出口甚至不出口,对于世界范围内并不缺少的轻稀土放开配额,但前提是环保达到国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