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两垄断药商被重罚打乱产业链运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1:4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刘腾 张亮

  “药荒”探源 产业链上游告急

  “被卷入垄断事件我们很无辜。”11月17日,于波无奈地皱着眉头对《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说,“毕竟我们只是原料生产厂家,而抬高销售价是经销商干的事。”于波是辽宁东港市宏达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制药”)负责销售的副厂长,最近国家发改委做出的首例“反垄断”处罚决定让他措手不及,销售链被打乱,他必须重新为产品销路而奔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14日宣布,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顺通”)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华新”)非法控制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被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逾700万元。而宏达制药则位于产业链的最上端,是给上述两家企业生产原料药(药品的原材料)的厂家。

  行业人士指出,医改以来频频发生的“药荒”事件,正在提示政府对于复杂的医疗体系,不仅要监管成品药,还需要加强对上游原料供应的监控,否则,医药行业难破基本药品“有价无市”的怪圈。

  独家代理协议的诱惑

  据记者了解,目前,复方利血平的原料药盐酸异丙嗪在国内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分别是宏达制药和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医创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创药业”)。根据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2011年6月9日,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分别与宏达制药和医创药业签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书》,垄断了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销售。

  该协议书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分别独家代理两家企业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销售;二是未经过潍坊顺通、潍坊华新授权,这两家企业不得向第三方发货。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控制原料药货源后,立刻将销售价格由每公斤不足178元提高到300~1350元不等。

  复方利血平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抗高血压药,每片零售价只有0.08元,全国目前有上千万高血压患者长期依赖此药,年消费量约为80亿~90亿片。由于原料价格大幅上扬,多家复方利血平生产企业无法承受,被迫于2011年7月全面停产,有的企业目前仅靠库存向医疗机构维持供货,市场已经出现产品短缺现象。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既然国内只有两家企业生产,掌握主动权的生产商为什么要和经销商签订独家代理协议?

  宏达制药位于东港市前阳镇前阳村的土路上,11月1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厂区门口堆积着小山高的煤垛,初一看让人怀疑是个煤场。该公司只生产4种原料药,并不生产片剂。在每年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中,盐酸异丙嗪占有很大的份额。

  “不签订独家代理协议,我们就要直接面对上百家厂家,每天都要去丹东出货,即便客户只需要几十公斤,我们也必须上午一趟、下午一趟的送,物流成本开支很大。”该公司副总经理于波解释。而潍坊顺通同意把采购价格提高40%,而且还可以提前两个月交预付款。“这样的条件,对于原本利润就非常微薄的原料药厂家来说,简直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于波说。

  “最早国内市场上有5家生产企业,”于波介绍,“这5家企业是,常州康普、辽源迪康、医创药业、宏达制药和大连旅顺合成制药厂,由于渐渐无利可图,其中3家相继退出了市场,最终只剩下宏达制药和医创药业两家。”盐酸异丙嗪工艺路线长、反应步骤多,小企业做不了,大企业视其为“鸡肋”。

  宏达制药的年产量是40吨左右,而国内每年的需求量大致在五六十吨,宏达制药占了其中大半,每年大概还要出口欧美、日本四五吨。在多年的恶性竞争下,盐酸异丙嗪价格没怎么涨,成本却上升了不少。于波举例,2000年前后,生产所需的硫磺不过600元/吨,现在涨到了6000元/吨,其他如水电、煤、人力成本都在上涨。正是在这些压力下,企业在今年6月份选择了独家代理。

  下游药厂难以为继

  在国内,盐酸异丙嗪的销售对象是生产心血管药物的厂家,其中不乏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常州制药厂、亚宝药业、中诺药业、新华制药是其中最大的4家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75%以上。

  控制了原料药以后,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开始利用垄断优势胁迫制药企业提价。和4家制药企业接触后,潍坊顺通和潍坊华新要求4家制药企业必须将复方利血平的价格从1.3元/瓶提升到6元/瓶,并且每销售一瓶,返还1元利润。

  这一提议遭到了下游药厂的拒绝,山东的这两家企业于是把供货价涨到最高1350元/公斤,于是4家制药厂开始联合起来向发改委投诉。

  关于目前复方利血平生产情况,新华制药医药贸易公司冯经理表示,现在这种药根本没货。常州制药厂的销售人员则表示,这种产品虽然还勉强生产,但是库存已经不多了。亚宝药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还可以维持正常生产,因为以前库存较多。“复方利血平在我们这里每年销售大约在千万元以上,算是一款比较重要的产品。”她说,“发改委的处罚应该很及时,因为如果不处罚,会有更多的人去动这样的‘歪’脑筋。而重金罚款以后,还想继续做投机商就要掂量掂量。”

  事实上,两家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用此类手法垄断原料药了。去年8月,一名举报人就在网上发了一篇题为《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对维生素K1原料制剂垄断的行为详情》的帖子。

  维生素K1注射液属于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第一部分,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该举报者称,他在2010年4月与安徽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和山东广通宝医药有限公司联系采购原料时被告知需与潍坊顺通联系,因这两家的原料都被潍坊顺通医药买断包销了。本报记者向山东广通宝医药有限公司进行求证,该公司一位销售经理透露,潍坊顺通去年曾经有想取得维生素K1原料药的意图,但是该公司这么多年来积攒了一些固定的客户,不可能由于短期利益,不顾多年客户的需求,因而拒绝了潍坊顺通的要求。

  科学监控药品的完整产业链

  “发改委的处罚很正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评价道,“这是政府第一次注意到在原料药环节上存在垄断现象。”

  于明德表示,国内化学药的品种数量在3000到4000之间,原料药的品种在1000种以上,其中有不少小品种,存在着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的现象。对于这些品种,如果用山东这两家企业的手法去控制,操作上都不难。

  实际上,国内已经出现了多起因原料药紧缺造成基本药物断货的现象。此前发生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短缺、氯化钾注射剂断货、鱼精蛋白危机等,都反映出在药品原料供应渠道上出现的问题,体现出政府在基本药物供应链保障上存在缺失。

  “其实这两家山东企业有些傻,他们干嘛非要去碰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呢?”捷斯瑞医药公司总裁张海雷分析,“如果它们选择一个不被发改委重点监控的药品的原料药实现垄断,再提高价格,谁会注意?作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企业即使想改变价格也是难于登天。”

  “目前国内的基本药物有307种,此外各个省还有自己单独规定的限制价格的药物。在药价被限定的情况下,当企业觉得原料药价格过高难以承受时,采取的行动往往是消极地放弃生产,”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造成药品缺货的因素可能很复杂,但要想真正做到将药价降下来,让降价药不出现“有价无市”,有关部门就应该科学监控药品的完整产业链,做到合理调整价格。

  本次发改委处罚的案例中,山东的两家企业属于独家代理商,而在医药行业,独家代理商非常普遍。“药品独家代理会不会构成垄断?我希望发改委在开出这个罚单时,对药品经销上的垄断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 于明德向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新闻处杨女士表示,此次处罚是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做出的,但是对于如何界定药品经销上的垄断行为以及国家在药品原料监控上有什么新举措等问题,截止到发稿时为止,记者尚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答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