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化真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8:12 来源: 《新领军》杂志

  近年来,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将全球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人们开始思索,全球化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全球化真的有利于世界的发展,能够实现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吗?经济学家是否向我们隐瞒了全球化的真相

  《全球化的悖论 (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 )》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美)丹尼·罗德里克

  经济学,再加上一些普通常识本来可以使我们为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不足做好准备。但是很多时候,经济学家们向我们隐藏了全球化的真相。

  反反复复的经济学家

  要是有个记者愿意做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就好了:以记者的身份给一个经济学家打个电话,问他国家 X和国家 Y要进行自由贸易行不行得通。我们可以相当肯定他的反应一定是“呵,自由贸易当然行得通!”他会马上回答,可能还会加上一句,“如果有人反对,他要么就是不知道相对优势理论,要么就是代表某些狭隘的自我利益(比如说工会)。”现在我们让这位记者穿上皱巴巴的便装,打扮成一个典型的经济学研究生的样子,走进美国任何一所知名大学的国际贸易理论高级讲座,向老师提同样的问题:“自由贸易好不好?”这回,我想答案就来不了那么快了。这位教授可能还会觉得这个问题冒犯了他,打乱了他的阵脚,“好是什么意思?”他问道,“对谁好?”如果这位装成学生的记者露出一脸不解的样子,他会接着说:“以后的课程会讲到,在大多数模型里,自由贸易都会改善一部分人的境遇,却使另一部分人的境遇不如以前。”觉察到对方眼里的失望,他又会继续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向得益的一方征税来补偿受损的一方,自由贸易还是有潜力使每个人的境遇都得到改善的。 ”

  现在,经济学家越讲越来劲。他继续解释说:“注意,我说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叫你列举这些情况很可能是一个考试问题,我会给你过一遍,你可得注意听了。”以下就是他所说的前提条件:

  进口必须对所有商品、所有贸易伙伴完全开放,要不降低进口关税时,就要考虑到受限制的商品之间复杂的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所以,和一个或几个贸易伙伴签订的优惠贸易条约满足不了这个要求。除了讨论中的贸易限制,一定不能有其他微观经济市场的不足之处;如果不足之处确实存在,它们之间的互动带来的负面作用一定不能太大。本国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的比例一定要“小”,如果不小的话,贸易开放给经济体带来的负面作用一定不能大于“最佳关税”带来的负面作用。经济体的就业相对充分,如果不够充分,货币和财政部门要有行之有效的需求管理工具来刺激劳动力需求。整个社会应该不讨厌对贸易开放产生的重新分配作用;如果真有厌恶情绪,要有相应的补偿税务制度,而且该制度不应该给社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贸易开放一定不能给财政收支平衡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有负面影响,一定要有别的方法能够很快将失去的财政收入补回来。贸易开放一定要被国内政治势力所接受,这样参与各方才不怕自由贸易一下子又被废除了。

  这个记者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教授所说的,但是他起码得了个答案。“这样,如果我们能满足这些条件,我们就能确定自由贸易一定能够改善经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他满怀希望地问道。“啊,不,别这么说!”教授回答道,“谁说到增长了?这些只是提高真正收入的总体水平的要求,说到像增长这么确定的事情要难得多。”

  经济学家不告诉你

  你不一定要读上面那段文字,但是如果你觉得课堂上的答案和电话里的答案大不一样,那就对了。贸易有着不容置疑的好处,这本来是一个直接,无条件的声明,现在的说法却包含了很多“如果,但是”等转折词。教授那么乐意地、那么自豪地和他的研究生分享的知识,对社会大众来说却成了危险品。为了不“误导”大众,我们将课堂上提到的条件和前提都忘了。

  如果我们指出他们在课堂上教的跟他们在普通大众面前鼓吹的不一致,他们就会激动得手舞足蹈,找出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下面我们就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1.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贸易就像科技发展,到头来总是使大多数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贸易有副作用,消除副作用的良药是政策而不是贸易壁垒。

  3.虽然自由贸易会使某些人利益受损,但是对他们补偿后,其他人得到的还是比原来的多。

  4.自由贸易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道德问题,它关系到人们是否有选择和谁做生意的自由。

  5.反贸易的观点影响广泛,我们应该让大家看到贸易的另一面。

  6.贸易保护主义者会抓住那些前提条件不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7.这些微妙之处只会使大家理解起来更困难。

  但是,没有一个观点是能够以理服人的。

  很多经济学家都写过贸易的经济效益方面的论文,但是大部分都不曾“对贸易的好处和弊端进行分析,或者衡量了所有证据。”它们更接近控方律师“充满激情的法庭陈词”。它们的目的是要说服读者而不是给读者提供信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经济学家的工作应该是向读者说明正面和反面,而不是把他们的判断当做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一定要读者接受。

  为什么经济学家谈到现实生活中的贸易政策时就失去了分析能力呢?这和大家都认为相对优势是整个经济学界最宝贵的知识有关。另外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敌人已经兵临城下”的心态。经济学家们担心,如果他们在公开场合流露出对自由贸易的好处有任何怀疑的话,就给“敌人”授予权柄,因为对方不会对观点之间的微妙不同感兴趣,而只会利用这个来鼓吹计划经济。思想体系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很多经济学家虽然不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守派,他们的想法还是容易和热情鼓吹自由市场的保守派取得一致,和支持政府干预的一派不一样。

  经济学家在自由贸易上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并没有在其他领域的经济政策上体现出来。在讨论很多重要的国内政策,比如医疗、教育或税收时,经济学家有很多不同观点。但是说到全球化,在这以前,就算找遍美国顶尖的大学都很难找到一个教授愿意偏离那些陈词烂调。经济学家把这些观点当成国家机密一样向普通百姓保密,任何泄密的人都是叛徒。当经济学家太急于把全球化兜售给广大人民,而没有将全部真相向人民公开时,他们不但失去了一个教育民众的机会,还失去了公信力。他们被看成“国际公民精英”的吹鼓手或者是职业杀手,因为这些精英们感兴趣的只是如何拆除妨碍他们国际运作的障碍物。

  如果经济学在这方面的贡献不会很大,也就罢了。但是,经济学,再加上一些普通常识本来可以使我们为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不足做好准备。经济分析的适当使用还可以让我们找到弥补这些不足的方法,给政府和市场之间设计更好的平衡。一个更好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而是要求我们对它更为重视。我们需要的是“课堂上”的经济学,而不是那种大众化、实用型的经济学。我们需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和不足的经济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