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们能为“有毒的空气”做点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5:20 来源: 深圳商报

  □信海光

  北京年年有大雾,但今年的大雾在全社会引起的争议特别多。

  今年北京的大雾其实和往年没什么区别,既没有导致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也没有像1952年“伦敦大雾”事件一样使死亡人数增加到4000人,之所以争议多,是因为人们观察大雾的视角变了。

  变化之一,是多了一个可参照物,也就是著名的PM2.5。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以前,在中国环境部门例行通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并未包括这一项。

  变化之二,是多了一个平台,也就是微博(http://weibo.com)。网民通过微博对北京的天气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些社会名流更不失时机地“参政议政”,比如地产大佬潘石屹就因空气质量问题跟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杜少中打起了“口水仗”。把谈天气提升到时事争鸣的高度,微博起到了拓宽公民言论自由的作用。当然,正在召开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也是空气质量成为热门话题的诱因之一。

  如果单从变化的角度看,今年大雾引起的争议虽然多少加重了北京市民的心理压力,其实也不算什么坏事,最少也等于让市民们上了一堂鲜活的生活气象课,知道了什么叫PM2.5,再次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说实在的,当我在微博上看到网友因PM2.5争议发出的可怖照片:一台清洗中的空气净化器,距上次清洗十天左右,水黑如墨……当即暗中发誓:一定要环保,一定要环保。

  再回转到争议本身。尽管有关PM2.5的数据和结论与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和结论有很大差异,但其出现真正的意义却不在于指证谁在造假(实际上也没人造假,只不过是标准不同导致的结论不同而已),而在于它告诉人们,这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更严格的空气质量PM2.5指标,它与人们的健康关系更紧密,更有利于搞好我们城市的环境治理。

  最后,雾霾天气与PM2.5数据的出现,重新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响亮起来。对于每个被影响到的人来说,绝不应该只是高呼一声“空气有毒”或戴上口罩上班,而应扪心自问:我能为改变这样的天气做点什么?是再少开一天车,还是多种一棵树,抑或是摘去口罩,勇敢地大口呼吸,用我们的肺来净化空气……如果一边惬意地开着大排量私家车,一边抱怨有毒的空气,那不但是人格的分裂,更是社会的悲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