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辜胜阻: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如何破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2:4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辜胜阻

  温州老板“跑路”潮在2011年八九月份进入高峰。据不完全统计,短时间内传出数十位老板“消失”。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探访,压垮有“眼镜大王”之称的胡福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其为还银行到期贷款,不得不从民间渠道新融资近2亿元的高利贷。在银行告之银根收紧无贷款额度之后,信泰集团资金链最终断裂。

  转投民间借贷是温州企业的现实选择,更是经营惯性。缺乏监管的民间资本张扬着逐利的本性,节节推高的利率水平引发全民放贷风潮的同时,也把微利的中小企业逼向了崩盘边缘。

  “温州信贷危机”牵引中小企业金融困境浮出水面。如何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看来,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困境,需规范民间金融之外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并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性的世界难题。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过度稳健谨慎,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融资难、融资贵更显突出。从渠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即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和信贷市场为主的间接融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门槛过高、层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严重依赖信贷融资市场。然而,信贷市场“僧多粥少”的资金格局,中小企业往往遭遇银行等金融机构“重大轻小”、“嫌贫爱富”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

  “钱荒”折射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的错位失衡

  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外部因素”冲击下,银行信贷资源往往优先保障国企和政府项目,面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收窄,融资环境恶化,“钱荒”问题愈发突出。

  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机制落后、市场稳定性较差、资信等级不高、可抵押担保品较少等条件约束,以及“急、频、少”的融资特点,使得银行贷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市场风险高,信贷意愿低。此外,在国有大型银行占主导的信贷市场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银行发展不充分、资金实力弱,有限的信贷规模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

  从融资配套服务看,不完善的中介信息服务体系和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剧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而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外部因素”冲击下,银行信贷资源往往优先保障国企和政府项目,面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收窄,融资环境恶化,“钱荒”问题愈发突出。此外,在民间金融市场上,一方面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社会大量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另一方面,钱荒、电荒、用工荒、高成本、高税费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实业难做,出现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涌向民间信贷市场“炒钱”。

  凡此种种,在体制内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小企业正面临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问题。“资金短缺”与游资“过剩”并存,此种严重不对称的结构性“钱荒”,折射出我国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错位和失衡问题,成为推动实业“空心化”和资本“热钱化”的主要原因。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规范民间金融要因势利导,引导灰色的民间信贷阳光化、规范化、机构化、合法化,对微型金融出台独立管理办法。

  若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规范民间信贷需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应急看,政府、银行、金融监管层、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树立市场信心,防止恐慌放大波及全国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治本说,关键要重构金融体制切实缓解小企业融资难和用财税杠杆重振实业精神。

  对民间金融“不能因为需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就不让它发展”,而应让其由“地下”变成“地上”,健康发展。正如温总理所言:“民间借贷之所以阻挡不住,就是因为民营企业有需求,而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正门开得不大,那旁门就要开。”为此,在规范民间金融方面,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引导灰色的民间信贷阳光化、规范化、机构化、合法化,对微型金融出台独立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发展社区中小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拓展村镇银行等小金融机构引导灰色的民间信贷阳光化、规范化、机构化,创新信贷供给主体,让草根金融支持小企业草根经济。

  健全民间金融监管机制,重视行业自律,加强金融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力度,建立银行信贷资金与高利贷的“防火墙”。还要加快民间金融的立法,制定我国民间融资相关法律,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建立一个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的秩序框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除民间金融外,还需要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正规金融体系和政府公共金融服务。要积极促进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期限等方式构建税收激励新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还要积极探索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提供各种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金融服务,建立征信制度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同时,也要完善以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相互支持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由各级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贷款担保基金办法,加强金融公共服务,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担保服务。此外,要放松金融管制,改革金融垄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金融市场的二元分割局面,并进一步完善壮大新三板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债券等多种债券融资方式,全力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当然,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引导社会游资热钱回归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十分重要。

  应以政策组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温州问题实质是实业“空心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需将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与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结合起来。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是社会稳定之基,创新创业之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后劲,是影响我国“十二五”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以实业精神和创业激情著称的温州由于人工、资金、原料、环保等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中小企业难做、实体经济难为,很多企业把注意力放到泡沫性的投资。这就是市场“倒逼”又缺乏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出现的负面结果。所谓“逼”即利用市场力量倒逼企业转型,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企业外部生存压力变为企业转型内在动力。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可能导致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的潜在金融风险,以及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经济下行过快的潜在风险,还可能引发中小企业大量停产半停产和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的潜在风险,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经济泡沫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州问题表象是高利贷,实质是实业“空心化”,企业要转型不能一味只靠市场倒逼,必须让大量的中小企业先摆脱生存困境,先“活下来”。因此,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采取“放”、“扶”、“逼”的政策组合,要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拓展中小企业市场空间,要采取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将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与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放”即放开垄断,深化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特别是要让不同市场主体平等使用信贷资源,完善、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中小企业升级阻力。“扶”即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政府要对小微型企业减税、减费,把企业负担减下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回流实体重振实业。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