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全球服务能力待提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5:35 来源: 金融时报李岚
金融危机下国外银行业受到重创,给中资银行推行海外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中资银行既要盯住本土和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加强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综合化、一体化金融服务,又要统筹考虑市场潜力、客户资源、战略导向、产品服务,谋划全球网络布局,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
记者李岚尽管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已处于全球靠前,但国际化程度却不尽如人意;经营管理能力虽然已有明显进步,但与全球领先银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中国银行业必须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的道路,着力建设全球金融服务能力。这是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1月14日在“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发表讲演时表达的核心观点。
2011年,在国际金融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脚步并没有放缓。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包括中行在内的国内5家大型商业银行已设立境外机构1259家,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超过40个。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并依赖全球化,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有业内专家预言,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将在海外走得更远。
然而,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和依赖全球化显然也意味着风险的全球化。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水平,提升全球服务竞争力,仍然是中国银行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最亟待探究的课题。
银行业出海持续提速
2011年11月8日,交通银行(英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成立,这是交行在海外的第一家子银行。而在此后短短20天里,交行又有两家海外分行集中开业。加上去年2月份开业的胡志明市分行,交行的境外机构已经达到11个。
用交行董事长胡怀邦的话说,交行“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国际经营网络基本搭建成型,有助于交行全球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不仅仅是交行,2011年,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加速挺进。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仅上半年中资银行就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97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了16家境外机构。
其中,工行仅在2011年1月18日起的一周时间内,就有位于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米兰和西班牙马德里的5家分行开张营业;而8月,工行再次通过并购,获得阿根廷标准银行以及两家关联公司80%的股权,打开了通往南美市场的大门。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工行海外总资产达到1230亿美元。
此外,去年农行也启动了迪拜子行、温哥华和河内代表处新设及悉尼代表处升格的工作,这使其在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海外机构达到10家;建行则分别在莫斯科及台湾设立了代表处,从而使其海外分支机构增加到14个;而在2010年海外资产就已达到2.3万亿元、海外机构达到984家的中国银行,2011年又陆续在日本神户、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了分行……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当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它不仅可以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吸收借鉴国际大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以规避系统性风险,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业内专家表示,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中资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应注重降低经营风险,因而海外扩张之后的资源、业务、人力各方面的整合将成为后续关注的重点。
境外扩张迎来机遇期
如果说,中国经济发展已融入全球并更加依赖全球化,使中国银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促使其加速国际化进程;那么,金融危机下国外银行业受到重创,则给中资银行推行海外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一方面,企业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银行业必须实现经营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走出去”企业超过1.3万家,来华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480家,在华外资企业已超过73万家。
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内地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1%;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排名是全球第五位。
中国经济深深融入全球,直接带来了中国市场的全球化。据统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办仅仅两年半的时间,金额就达到2.6万亿元,占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这无疑为中国银行业创造了越来越广阔的机遇。
农行行长张云表示,客户国际化、银行资本国际化、同业竞争国际化、监管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这些都促使中国银行业选择国际化发展作为其重要战略。
金融危机后,许多外国金融机构为走出困境,采取出售资产及其他方式补充资本,为我国银行通过并购方式拓展海外机构网络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鉴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温,去年10月26日,欧盟峰会通过了一项应急计划:要求银行在2012年6月底前将资本金比率提高到9%。欧洲70家大型银行资本金水平将提高1060亿欧元(合1470亿美元)。去年底,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公布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更使相关欧美银行面临充实资本的压力。
对此,建行行长张建国曾撰文分析,欧洲的银行资本金不足,需要注资,目前的价格估值也比较低,我国银行可考虑条件较好时向欧洲的银行注资收购。此外,他认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为稳定金融体系放宽了市场准入标准,为中资银行到海外增设机构和发展业务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看,还是以盈利水平看,我国银行业都具备了支持国际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实力。
用张建国的话说,“现在我国银行业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海外战略,讨论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机加快发展的问题。”
提升国际化稳健为基调
不过,应当看到的是,尽管各家中资银行加快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步伐,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中行行长李礼辉更是用了“接近全球殿后”来形容当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
据悉,除中行以外,目前国内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资本金比重不超过3%,资产比重不超过8%,净利润比重不超过5%。对于“到目前为止,工行海外机构的资产、利润在全行的总资产、总利润占比仅5%”的状况,工行行长杨凯生就直言:“这虽然有工行自身资产总量、利润总量十分巨大的因素,也应该坦率地承认,工行国际化发展的程度仍然是有限的。”
李礼辉亦坦言,作为中国国际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尽管中行已在香港、澳门、台湾和32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但与国际先进同业相比,中行在中东、南亚、北欧地区的经营性机构布局尚为空白,在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经营潜力有待大力开发。
而从经营管理能力来看,虽然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基本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持续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与全球领先银行相比,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仍不均衡,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发展、全球化服务、集团化运营能力尚不完善,建设跨领域高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仍然任重道远。
应该说,在上述背景下,2011年中国银行业海外“抄底”行为与之前相比更具理性。据了解,中资银行一方面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要求,有选择地进行市场布局,灵活选择设立分支机构、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行国际化战略;另一方面,仍然强调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依旧是其出海的最主要原因,而服务实体经济则是中资银行“走出去”必须坚持的宗旨。
“稳健驶得万年船。”针对欧美银行业仍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策略,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中资银行既要盯住本土和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加强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综合化、一体化金融服务,又要统筹考虑市场潜力、客户资源、战略导向、产品服务,谋划全球网络布局,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能力,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实现资产与负债、成本与收益、资本与风险的综合平衡,坚持轻资本、高效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