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关系趋于对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3:3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涵
当德国媒体用“一个请求者”来形容来访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一个更加平衡对称的中德关系开始逐渐形成。
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在经济上更多依赖于技术先进的德国,以及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国家。而欧债危机后,德国越发依赖于中国的市场、积累的金融资源以及其影响力。
短短的三天内,中德之间就欧债危机,双边及欧盟经贸,伊朗叙利亚问题平等的交换了意见。
“可以看出中国与欧盟最核心的国家德国,越来越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复旦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陈志敏认为。
第一出口目的地
平等首先出现在经贸领域。从2009年后,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据估算,2011年中德贸易总量达到1450亿欧元,德国对华出口增长22%,达到650亿欧元,汽车、化学品、机床和电子产品的销售都很强劲。
经济学家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甚至会出现停滞。德国央行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0.6%,明年将回升至1.8%。
来自德国化工、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微观部门的说法是——由于亚洲需求强劲和欧元疲软,这使很大一部分德国企业的发展重心开始向新兴市场转移,尤其是中国。接下来可能影响德国出口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财政紧缩措施和中国经济的减速。
因此,中国的地位也显得越发重要。德国工程业协会会长汉纳斯·黑塞曾直言不讳称,没有中国,德国经济复苏几乎就不可能实现——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对德国纺织机械的需求几乎完全来自中国。
中国是德国重要的投资国家,同时也是德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商品进口来源地。在2011年,德国对中国出口首次超越美国。
同样,中国对于德国的需要也是不言而喻。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实现,需要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的参与。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发展重点的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恰恰是德国企业的优势所在。
“虽然中国整体的出口形势不是太好,把国内增长放在国内需求上,有竞争力的德国仍然会受益。”丁一凡认为。
明确提出改善投资环境
作为欧元区主导国家,中国对德国的诉求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增进中德关系,给欧洲其他国家做出表率,可能推动欧洲国家投资门槛一定程度降低、推出更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
在2月3日温家宝与默克尔在广州与企业会面后,温家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表示考虑救助欧洲并不是为了追求欧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是解除武器禁令问题,而是出于战略与长远的考虑。但是他特别强调,已经向默克尔明确提出要改善投资环境。
而实际上,这也是中德乃至中欧关系之间最重要的摩擦之一。欧洲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和公共市场领域缺乏透明度,前不久欧盟贸易专员曾指出,如果中国不开放其公共设施建筑市场,欧洲也将向中国关闭它此类市场。
根据欧洲的设想,这个法律意在为欧洲企业在其他国家增加竞标公共采购的机会以及报复那些将欧洲企业排除在公共采购市场之外的国家。欧盟支持“开放的国际公共采购”,那些没有做到“如此开放”的国家如果想要在欧盟竞标公共项目,或许需要先通过欧洲委员会对其进行“互惠待遇”的考察。
除了投资限制之外,贸易壁垒的问题仍然是核心之一。WTO刚刚判决中国对9种原料的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原材料出口问题,也给欧美制裁中国稀土限额给出了不良判例。
作为以稀土为原料的高科技生产大国,德国在稀土问题上具有核心的利益。近年来多次要求中国放开限制,并在去年10月就稀土问题专门访问蒙古,签订稀土相关协议。
在3日下午的中德经贸论坛上,德国明确提出了要求中国放开稀土限制的要求。而温家宝公开强调,中国用5%的稀土存量供应全球95%的需求并不合理,并称限制并非针对外国公司,与中国制造商也有相同限制。
然而,德国即便会推动,也不能指望他能迅速推动欧盟层面的事情。